基于旧建筑功能转换的中小型文化中心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7页 |
1.1.1 中小型文化中心概述 | 第11-16页 |
1.1.2 旧建筑改造为中小型文化中心的成因 | 第16-1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8-19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5.1 资料查阅 | 第24-25页 |
1.5.2 实地调研 | 第25页 |
1.5.3 理论分析 | 第25页 |
1.5.4 参与设计 | 第25页 |
1.5.5 归纳总结 | 第25-26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旧建筑改造为中小型文化中心概述 | 第28-59页 |
2.1 旧建筑改造为中小型文化中心的概念 | 第28-32页 |
2.1.1 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8-30页 |
2.1.2 定义和范围 | 第30-32页 |
2.2 旧建筑改造为中小型文化中心的发展状况 | 第32-54页 |
2.2.1 国外发展状况 | 第32-42页 |
2.2.2 国内发展的状况和现实问题 | 第42-54页 |
2.3 旧建筑改造为中小型文化中心的价值体现 | 第54-55页 |
2.3.1 社会价值 | 第54页 |
2.3.2 经济价值 | 第54-55页 |
2.3.3 人文价值 | 第55页 |
2.3.4 生态价值 | 第55页 |
2.4 旧建筑改造为中小型文化中心的发展趋势 | 第55-58页 |
2.4.1 共通性与特殊性兼顾 | 第55-57页 |
2.4.2 经济性与生态性兼顾 | 第57页 |
2.4.3 历史性与时代性兼顾 | 第57-58页 |
2.4.4 技术性与地域性兼顾 | 第5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旧建筑功能转换解析 | 第59-76页 |
3.1 功能转换概述 | 第59-60页 |
3.1.1 功能转换的定义 | 第59页 |
3.1.2 功能转换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 | 第59-60页 |
3.2 功能转换的改造因素 | 第60-71页 |
3.2.1 空间组合 | 第60-62页 |
3.2.2 形态结构 | 第62-64页 |
3.2.3 围合界面 | 第64-67页 |
3.2.4 物理性能 | 第67-69页 |
3.2.5 外部环境 | 第69-71页 |
3.3 功能转换的改造模式 | 第71-75页 |
3.3.1 并置模式 | 第72页 |
3.3.2 渗透模式 | 第72页 |
3.3.3 嵌入模式 | 第72-73页 |
3.3.4 更替模式 | 第73-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不同改造模式下的中小型文化中心设计研究 | 第76-100页 |
4.1 中小型文化中心设计原则 | 第76-77页 |
4.1.1 功能集约性原则 | 第76页 |
4.1.2 经济适宜性原则 | 第76页 |
4.1.3 历史延续性原则 | 第76-77页 |
4.1.4 地域特征性原则 | 第77页 |
4.1.5 生态友好性原则 | 第77页 |
4.2 并置式中小型文化中心设计策略 | 第77-83页 |
4.2.1 空间组合关系的明确界定 | 第77-78页 |
4.2.2 建筑形态结构的保留 | 第78页 |
4.2.3 围合界面的延续协调 | 第78-80页 |
4.2.4 物理性能的改造优化 | 第80-82页 |
4.2.5 外部环境的延伸设计 | 第82-83页 |
4.3 渗透式中小型文化中心设计策略 | 第83-88页 |
4.3.1 空间组合关系的重新整合 | 第83-84页 |
4.3.2 建筑形态结构的植入 | 第84-85页 |
4.3.3 围合界面的有机更新 | 第85-86页 |
4.3.4 物理性能的改造优化 | 第86-88页 |
4.3.5 外部环境的延伸设计 | 第88页 |
4.4 嵌入式中小型文化中心设计策略 | 第88-93页 |
4.4.1 空间组合关系的新旧共融 | 第88-89页 |
4.4.2 建筑形态结构的延用 | 第89页 |
4.4.3 围合界面的对比呼应 | 第89-91页 |
4.4.4 物理性能的改造优化 | 第91-92页 |
4.4.5 外部环境的延伸设计 | 第92-93页 |
4.5 更替式中小型文化中心功设计策略 | 第93-99页 |
4.5.1 空间组合关系的解构重组 | 第93页 |
4.5.2 建筑形态结构的更新 | 第93-94页 |
4.5.3 围合界面的合理置换 | 第94-96页 |
4.5.4 物理性能的改造优化 | 第96-98页 |
4.5.5 外部环境的延伸设计 | 第98-9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相关案例的中小型文化中心设计方法运用分析 | 第100-122页 |
5.1 法国高架铁道桥下的文体中心 | 第100-103页 |
5.1.1 改造背景 | 第100页 |
5.1.2 功能转换的具体形式和设计方法 | 第100-103页 |
5.1.3 设计的总体评价 | 第103页 |
5.2 法国弗雷斯诺国家当代艺术中心 | 第103-108页 |
5.2.1 改造背景 | 第103-104页 |
5.2.2 功能转换的具体形式和设计方法 | 第104-108页 |
5.2.3 设计的总体评价 | 第108页 |
5.3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 第108-115页 |
5.3.1 改造背景 | 第108-109页 |
5.3.2 功能转换的具体形式和设计方法 | 第109-114页 |
5.3.3 设计的总体评价 | 第114-115页 |
5.4 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 | 第115-121页 |
5.4.1 改造背景 | 第115-116页 |
5.4.2 功能转换的具体形式和设计方法 | 第116-121页 |
5.4.3 设计的总体评价 | 第12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附件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