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螺旋聚合物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1.3 聚苯异腈概述 | 第20-21页 |
1.4 光学活性螺旋聚异腈概述 | 第21-23页 |
1.5 Click反应概述 | 第23-24页 |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聚异腈和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 第25-59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39页 |
2.2.1 实验所用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25-26页 |
2.2.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2.2.3 单炔钯配合物的合成 | 第27-29页 |
2.2.4 异腈单体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5 聚异腈和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30-33页 |
2.2.6 双炔钯配合物的合成 | 第33-35页 |
2.2.7 聚异腈和聚乙二醇星型聚合物的合成 | 第35-36页 |
2.2.8 合成丹酰氯修饰的苯丙氨酸Phe-DNSP | 第36-37页 |
2.2.9 合成丹酰氯修饰的丙氨酸Ala-DNSP | 第37-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8页 |
2.3.1 结构分析 | 第39-5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聚异腈和聚乙二醇共聚物的性质研究 | 第59-65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聚合物的自组装性质研究 | 第59-64页 |
3.2.1 嵌段共聚物的组装形貌研究 | 第60-61页 |
3.2.2 嵌段共聚物的最低临界聚集浓度(CAC)研究 | 第61-62页 |
3.2.3 嵌段共聚物的手性识别研究 | 第62-6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附录:部分化合物的~1H NMR、~(13)C NMR、FT-IR、GPC | 第74-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