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助力商业银行转型升级 | 第12页 |
1.2.2 提高商业银行服务质量 | 第12页 |
1.2.3 提升商业银行竞争能力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论文结构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电子银行业务概述 | 第18-32页 |
2.1 电子银行业务内涵及特征 | 第18-22页 |
2.1.1 电子银行业务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电子银行业务的分类 | 第18-19页 |
2.1.3 电子银行业务的特征 | 第19-20页 |
2.1.4 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 | 第20-22页 |
2.2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 第22-30页 |
2.2.1 商业银行面临的困境 | 第22-27页 |
2.2.2 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 | 第27-30页 |
2.3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 | 第30-32页 |
2.3.1 扩充非息收入,调整盈利模式 | 第30-31页 |
2.3.2 强化内在能力,推进转型升级 | 第31页 |
2.3.3 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品牌形象 | 第31页 |
2.3.4 抢占市场份额,扩展经营范围 | 第31-32页 |
第3章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46页 |
3.1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第32-37页 |
3.1.1 中国工商银行基本概况 | 第32页 |
3.1.2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历程 | 第32-34页 |
3.1.3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成果 | 第34-37页 |
3.2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1页 |
3.2.1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38页 |
3.2.2 风险防控机制有待健全 | 第38-39页 |
3.2.3 电子银行专业人才缺失 | 第39页 |
3.2.4 系统性能有待加强 | 第39-40页 |
3.2.5 融e联客户满意度较低 | 第40页 |
3.2.6 融e购平台商品质量存在问题 | 第40-41页 |
3.3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1-46页 |
3.3.1 行内认识不到位 | 第41-42页 |
3.3.2 风险控制体系较为保守 | 第42页 |
3.3.3 人才队伍建设仍不完备 | 第42页 |
3.3.4 系统保障机制存在欠缺 | 第42-43页 |
3.3.5 融e联多项功能尚未完善 | 第43-45页 |
3.3.6 融e购商城发展有待成熟 | 第45-46页 |
第4章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 | 第46-52页 |
4.1 树立稳健经营意识 | 第46-48页 |
4.1.1 调整组织内部结构 | 第46-47页 |
4.1.2 提升全行风控水平 | 第47-48页 |
4.2 软硬实力齐抓共管 | 第48-49页 |
4.2.1 贯彻人才兴行理念 | 第48页 |
4.2.2 保持系统稳健运转 | 第48-49页 |
4.3 完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 第49-52页 |
4.3.1 加强融e联平台创新建设 | 第49-50页 |
4.3.2 树立融e购平台良好口碑 | 第50-52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5.2 不足之处和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A 融e联问卷调查方法说明 | 第57-58页 |
附录B 融e联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