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麟游县农户可持续性生计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5页 |
1.6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农村地区和农户概念 | 第17页 |
2.1.2 农户收入 | 第17-18页 |
2.1.3 兼业经营 | 第18页 |
2.1.4 生计及可持续性生计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1 资本的配置理论 | 第19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农户行为理论 | 第20页 |
2.3 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可持续性生计分析框架理论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麟游县农户可持续性生计指标选取及统计分析 | 第23-30页 |
3.1 可持续性生计指标选取 | 第23-25页 |
3.1.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3页 |
3.1.2 指标的选取及测量 | 第23-25页 |
3.2 数据来源及麟游县概况 | 第25-26页 |
3.3 麟游县农户生计状况描述与分析 | 第26-30页 |
第四章 麟游县农户可持续性生计模型构建与检验 | 第30-38页 |
4.1 结构方程模型 | 第30-31页 |
4.1.1 模型含义 | 第30-31页 |
4.1.2 拟合指标 | 第31页 |
4.2 麟游县农户可持续生计理论模型构建 | 第31-34页 |
4.2.1 模型研究假设提出 | 第31-33页 |
4.2.2 可持续生计模型构建 | 第33-34页 |
4.3 结构方程模型信、效度检验 | 第34-38页 |
4.3.1 信度检验及结果 | 第34-35页 |
4.3.2 效度检验及结果 | 第35-38页 |
第五章 麟游县农户可持续性生计实证分析与讨论 | 第38-45页 |
5.1 全模型验证 | 第38-39页 |
5.2 模型修正 | 第39-41页 |
5.2.1 修正步骤 | 第39-40页 |
5.2.2 修正后路径系数 | 第40-41页 |
5.3 模型结果 | 第41-45页 |
5.3.1 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 | 第41-42页 |
5.3.2 假设的验证结果 | 第42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