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俗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序言 | 第9-15页 |
一、俗赋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存在的问题及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两晋俗赋现存篇目与分类 | 第15-37页 |
第一节 现存篇目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内容分类 | 第16-37页 |
一、娱乐类俗赋 | 第17-20页 |
二、咏物类俗赋 | 第20-25页 |
三、反映社会现实类俗赋 | 第25-37页 |
第二章 两晋俗赋勃兴的原因 | 第37-48页 |
第一节 政局动荡与创作心理改变 | 第37-42页 |
一、激烈的权力争斗带来的时代阴影 | 第37-40页 |
二、失去家园故土的痛楚 | 第40页 |
三、寒门素族抱负成空的愤懑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思想变革与文人价值观 | 第42-48页 |
一、儒学衰微 | 第42-43页 |
二、玄学兴盛 | 第43-48页 |
第三章 汉代俗赋、三国俗赋与两晋俗赋之比较 | 第48-61页 |
第一节 从数量、类别方面作比较 | 第48-49页 |
一、汉代俗赋 | 第48页 |
二、三国俗赋 | 第48页 |
三、两晋俗赋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从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做比较 | 第49-61页 |
一、娱乐类俗赋 | 第49-53页 |
二、咏物类俗赋 | 第53-56页 |
三、反映社会现实类俗赋 | 第56-61页 |
第四章 两晋俗赋与梁陈宫体诗 | 第61-70页 |
第一节 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 | 第61-67页 |
一、题材内容 | 第62-63页 |
二、情感态度 | 第63-65页 |
三、语言风格 | 第65-66页 |
四、政教功用 | 第66-67页 |
第二节 形成原因分析 | 第67-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