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温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容器缺陷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红外三维诊断技术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2.1 传热基本方式 | 第20页 |
2.1.1 热传导 | 第20页 |
2.1.2 热对流 | 第20页 |
2.1.3 热辐射 | 第20页 |
2.2 红外辐射基本定律 | 第20-23页 |
2.2.1 黑体红外辐射基本定律 | 第21-22页 |
2.2.2 实际物体红外辐射基本定律 | 第22-23页 |
2.3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 | 第23页 |
2.4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原理与方法 | 第23-24页 |
2.4.1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原理 | 第23页 |
2.4.2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2.5 三维激光扫描原理 | 第24-26页 |
2.6 三维激光与热红外结合原理 | 第26-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红外三维诊断技术的实验研究 | 第29-50页 |
3.1 基于红外三维诊断技术的容器缺陷检测的可靠性研究 | 第29-34页 |
3.2 温差对容器红外三维检测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34-36页 |
3.3 检测距离对容器红外三维检测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36-39页 |
3.4 加热过程中缺陷参数对容器红外三维检测能力的影响研究 | 第39-45页 |
3.5 冷却过程中容器红外三维检测实验研究 | 第45-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容器缺陷的红外三维诊断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0-70页 |
4.1 有限元概述 | 第50页 |
4.2 ANSYS简介 | 第50-52页 |
4.2.1 ANSYS软件介绍 | 第50-51页 |
4.2.2 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 | 第51页 |
4.2.3 ANSYS热分析步骤 | 第51-52页 |
4.3 红外三维诊断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2-54页 |
4.3.1 仿真条件 | 第52-53页 |
4.3.2 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4.4 高炉炉缸结构简介 | 第54-55页 |
4.5 高炉炉缸内衬侵蚀机理 | 第55页 |
4.6 高炉炉墙的传热学模型 | 第55-59页 |
4.6.1 物理模型 | 第55-56页 |
4.6.2 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56-59页 |
4.7 温度场数值计算 | 第59-60页 |
4.7.1 前处理 | 第59页 |
4.7.2 求解 | 第59页 |
4.7.3 后处理 | 第59-60页 |
4.8 炉衬特征缺陷数值模拟实验及分析 | 第60-69页 |
4.8.1 圆孔缺陷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60-61页 |
4.8.2 三角孔缺陷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61-62页 |
4.8.3 平缓减薄圆形缺陷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62-64页 |
4.8.4 竖向裂纹缺陷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64-65页 |
4.8.5 周向裂纹缺陷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65-66页 |
4.8.6 斜向裂纹缺陷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66-67页 |
4.8.7 交叉裂纹缺陷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67-6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高温容器缺陷的红外三维诊断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 | 第70-77页 |
5.1 高温炉体红外三维检测分析 | 第70-73页 |
5.2 旋风除尘设备红外三维检测分析 | 第73-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