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基础与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无线视频自适应编码技术 | 第14-30页 |
·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AVC | 第14-18页 |
·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 第15-17页 |
·我国自主制定的标准 | 第17页 |
·H.264/AVC 特点分析 | 第17-18页 |
·新的无线传输系统 | 第18-26页 |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 | 第18-20页 |
·错误控制技术 | 第20-25页 |
·视频质量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跨层反馈技术 | 第26-29页 |
·跨层反馈系统 | 第27页 |
·跨层反馈机制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PHY-APP 跨层反馈的自适应信源编码 | 第30-48页 |
·无线信道模型 | 第30-35页 |
·Nakagami-m 衰落信道 | 第30-32页 |
·基于Markov 链的无线信道仿真模型 | 第32-35页 |
·物理层自适应调制编码 | 第35-37页 |
·基于PHY-APP 跨层反馈的自适应信源编码算法 | 第37-41页 |
·系统框架 | 第37-38页 |
·PHY-APP 跨层反馈信息 | 第38-39页 |
·链路层重传性能分析 | 第39页 |
·缓存控制 | 第39-40页 |
·算法描述及自适应步骤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1-47页 |
·实验环境设置 | 第41-43页 |
·Foreman 序列实验结果 | 第43-45页 |
·Hall 序列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多级跨层反馈的自适应信源编码 | 第48-73页 |
·系统结构 | 第48-49页 |
·第一级跨层反馈FB-Ⅰ | 第49页 |
·第二级跨层反馈FB-Ⅱ | 第49-54页 |
·视频数据接入无线网的成帧策略 | 第49-50页 |
·基于ARQ 的链路层重传机制 | 第50-51页 |
·改进的多参考帧选择算法 | 第51-54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4-61页 |
·实验环境设置 | 第54-55页 |
·Foreman 序列实验结果 | 第55-58页 |
·Hall 序列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基于小区切换的RPS 算法优化 | 第61-71页 |
·宽带无线网络架构 | 第61-63页 |
·小区切换 | 第63-66页 |
·结合小区切换的RPS 改进算法 | 第66-70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3-74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