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主要英文缩写词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1.1.1 艾滋病及流行现状 | 第10页 |
1.1.2 HIV-1 的结构 | 第10-11页 |
1.1.3 HIV-1 病毒基因组 | 第11-13页 |
1.1.4 HIV-1 病毒复制周期 | 第13-14页 |
1.2 HIV-1 整合酶的结构 | 第14页 |
1.3 HIV-1 整合酶的功能 | 第14-15页 |
1.4 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5 HIV-1 整合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1 放射自显影法 | 第17页 |
1.5.2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第17-18页 |
1.5.3 荧光共振能量检测法 | 第18页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Sso7d-IN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20-3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4页 |
2.2.1 实验仪器、菌株、质粒、工具酶 | 第20-21页 |
2.2.2 PCR引物序列 | 第21-22页 |
2.2.3 实验试剂 | 第22-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2.3.1 pET-15b-Sso7d-IN质粒的构建 | 第24-29页 |
2.3.2 Sso7d-IN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和鉴定 | 第29-31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1-35页 |
2.4.1 菌落PCR | 第31-32页 |
2.4.2 pUCm-T-Sso7d-IN质粒双酶切鉴定 | 第32-33页 |
2.4.3 质粒测序鉴定 | 第33页 |
2.4.4 整合酶的鉴定 | 第33-35页 |
2.4.5 Bradford法测蛋白浓度 | 第35页 |
2.4.6 野生型整合酶的表达与纯化 | 第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HIV-1 整合酶 3′加工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材料和主要溶液 | 第3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3.1 DNA底物的制备 | 第37页 |
3.3.2 整合酶 3′加工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7-38页 |
3.3.3 HIV-1 整合酶 3′加工抑制剂的筛选 | 第38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3.4.1 反应缓冲液及还原剂的选择 | 第38-40页 |
3.4.2 Sso7d-IN功能鉴定 | 第40-41页 |
3.4.3 验证Sso7d-IN是否可以用来筛选抑制剂 | 第41-42页 |
3.4.4 HIV-1 整合酶 3′加工抑制剂的筛选 | 第42-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HIV-1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实验材料和主要溶液 | 第49-5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3.1 整合酶链转移反应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0-51页 |
4.3.2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的筛选 | 第51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4.4.1 还原剂对整合酶链转移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2 封闭液对整合酶链转移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3 链霉亲和素包被浓度对整合酶链转移反应的影响 | 第53-55页 |
4.4.4 donor DNA对整合酶链转移反应的影响 | 第55页 |
4.4.5 HIV-1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的筛选 | 第55-58页 |
4.5 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