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信的圈子传播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7页
    一、研究缘起第10-12页
    二、研究综述第12-15页
    三、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第15页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一章 微信圈子概述第17-27页
    第一节 微信圈子的涵义第17-22页
        一、私人圈子:个人用户闭环交流第18-20页
        二、公共圈子:公众平台集聚传播第20-22页
    第二节 微信圈子的成因第22-27页
        一、终端产品升级第22-23页
        二、个体心理需求第23-25页
        三、社会生活影响第25-27页
第二章 微信圈子的主体特点第27-37页
    第一节 复杂的主体构成第27-31页
        一、类型多元的主体成分第27-30页
        二、移动时代的意见领袖第30-31页
    第二节 崭新的主体特点第31-37页
        一、主客融合的多重角色第31-33页
        二、全面覆盖的立体社交第33-37页
第三章 微信圈子的内容特征第37-47页
    第一节 即时互动的私密内容第37-40页
        一、私密的交流内容第37-39页
        二、即时的互动反馈第39-40页
    第二节 众多类型的表现内容第40-47页
        一、丰富的表现形态第40-41页
        二、多样的信息类型第41-47页
第四章 微信圈子的传播过程第47-59页
    第一节 强大的人际传播第47-49页
        一、对话式沟通第47-48页
        二、封闭式传播第48-49页
    第二节 辅助的群体传播第49-51页
    第三节 有限的大众传播第51-59页
        一、朋友圈的小众传播第51-55页
        二、公众平台的精准传播第55-59页
第五章 微信圈子的传播效果及影响第59-69页
    第一节 对人际交往的使用与满足第59-62页
        一、显著的聚群效果第59-61页
        二、湿化的人际关系第61-62页
    第二节 社会舆论中的议程设置第62-65页
        一、新形态舆论场所第63-64页
        二、议程设置大众化第64-65页
    第三节 信息交流的知识鸿沟第65-69页
        一、信息知沟现状第66-67页
        二、圈子改变知沟第67-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75页
致谢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南凤尾蕨和橙黄红菇的化学成分研究
下一篇:单目视觉的智能电动小车车道线识别与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