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侵犯财产罪论文

《刑法修正案(八)》盗窃罪新修改理解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1.1 课题背景第8-9页
        1.1.1 实际意义第8页
        1.1.2 理论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第二章 盗窃罪理论演进与《刑法修正案(八)》第11-25页
    2.1《刑法修正案(八)》盗窃罪修改背景第12-14页
    2.2 盗窃罪对象物价值理论新关注第14-19页
        2.2.1 盗窃罪对象物价值理论第14-17页
        2.2.2 盗窃对象物价值理论新关注第17-19页
        2.2.3 价值理论新关注的理论评析第19页
    2.3 盗窃罪占有理论新发展第19-25页
        2.3.1 管理可能性说的深化第21-22页
        2.3.2 占有理论的新发展第22-24页
        2.3.3 占有形式分析第24-25页
第三章 盗窃罪新的行为类型理解第25-37页
    3.1 入户盗窃第25-28页
        3.1.1“入户”的理解第25-27页
        3.1.2“入户”与“盗窃”关系辨析第27-28页
    3.2 携带凶器盗窃第28-32页
        3.2.1“凶器”的理解第29-30页
        3.2.2“携带凶器”的理解第30-32页
    3.3 扒窃第32-34页
        3.3.1“扒窃”概念理解第32-33页
        3.3.2“扒窃”特征分析第33-34页
    3.4 多次盗窃——拓展性研究第34-37页
        3.4.1“次”的理解第35-36页
        3.4.2 对多次盗窃相关司法解释评析第36-37页
第四章 盗窃罪新的行为类型犯罪形态问题第37-41页
    4.1 研究盗窃罪新的行为类型着手的必要性第37页
    4.2 盗窃罪新类型犯罪形态的着手问题分析第37-41页
        4.2.1“入户盗窃”的着手第37-39页
        4.2.2“扒窃”的着手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0t转炉氧枪控制及保护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等院校融资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研究--以A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