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高级氧化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1.2 铜铁氧化物复合碳纳米管材料 | 第13-14页 |
1.2.1 氮、硫掺杂碳纳米管 | 第13页 |
1.2.2 铜铁氧化物 | 第13-14页 |
1.3 目标降解物 | 第14-16页 |
1.3.1 邻苯二甲酸酯类概述 | 第14-15页 |
1.3.2 有机紫外防晒剂概述 | 第15-16页 |
1.4 两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1 水环境中DEP的降解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水环境中PBSA的降解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铜铁氧化物复合碳纳米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21-38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3 测试与表征 | 第23-24页 |
2.4 CuFe_2O_4/MWCNTs的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2.4.1 SEM和TEM图分析 | 第24-25页 |
2.4.2 FT-IR图谱分析 | 第25-26页 |
2.4.3 BET图谱分析 | 第26-27页 |
2.4.4 XRD图谱分析 | 第27-28页 |
2.4.5 磁性能分析 | 第28-29页 |
2.4.6 XPS数据分析 | 第29-31页 |
2.5 NS-CNTs/CuFe_2O_4的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2.5.1 SEM和TEM图分析 | 第31-32页 |
2.5.2 XRD图谱分析 | 第32-33页 |
2.5.3 FT-IR图谱分析 | 第33页 |
2.5.4 BET比表面积分析 | 第33-35页 |
2.5.5 XPS图谱分析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CuFe_2O_4/MWCNTs催化PS降解DEP的动力学、产物及机理研究 | 第38-55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2.3 分析方法 | 第39-41页 |
3.3 DEP降解实验 | 第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3.4.1 几种催化剂的性能比较 | 第41-44页 |
3.4.2 催化剂剂量对降解DEP的影响 | 第44页 |
3.4.3 PS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4 初始溶液pH的影响 | 第45页 |
3.4.5 温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6 CuFe_2O_4/MWCNTs纳米材料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 | 第46-48页 |
3.4.7 催化降解机理 | 第48-50页 |
3.4.8 降解产物分析 | 第50-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NS-CNTs/CuFe_2O_4催化降解PBSA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 第55-76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4.3 PBSA降解实验 | 第57-5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8-75页 |
4.4.1 几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58-59页 |
4.4.2 降解PBSA的影响因素 | 第59-63页 |
4.4.3 NS-CNTs/CuFe_2O_4的循环利用性及稳定性 | 第63-64页 |
4.4.4 NS-CNTs/CuFe_2O_4激活PMS机理 | 第64-68页 |
4.4.5 PBSA的氧化产物和路径 | 第68-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特色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76页 |
5.2 研究特色 | 第76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