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能源论文

区域能源站经济运行联合调度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区域能源站发展现状第11-12页
        1.2.1 区域能源站概述第11页
        1.2.2 国外区域能源站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3 国内区域能源站发展概况第12页
    1.3 区域能源站联合运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1 区域能源站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区域能源站优化调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3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案例区域能源站工程概况第18-30页
    2.1 典型的冷热源形式第18-21页
        2.1.1 电制冷系统第18页
        2.1.2 地源热泵系统第18-19页
        2.1.3 蓄能系统第19-20页
        2.1.4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第20-21页
    2.2 中新生态城动漫园概况第21-23页
        2.2.1 动漫园建筑概况第21-22页
        2.2.2 设计总冷、热负荷第22-23页
    2.3 2号能源站概况第23-29页
        2.3.1 冷热源形式第23-24页
        2.3.2 冷热源设备参数第24-26页
        2.3.3 能源站现有的运行策略第26-27页
        2.3.4 实际运行总冷、热负荷第27-29页
        2.3.5 能源站能源价格体系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区域能源站运行调度策略模型第30-54页
    3.1 能源站各能源转化子系统运行费用模型与运行费用特点分析第31-41页
        3.1.1 电制冷系统运行费用模型与运行费用特点分析第32-34页
        3.1.2 地源热泵直供系统运行费用模型与运行费用特点分析第34-36页
        3.1.3 蓄能系统运行费用模型与运行费用特点分析第36-38页
        3.1.4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运行费用模型与运行费用特点分析第38-41页
    3.2 区域能源站联合运行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1-49页
        3.2.1 模型介绍第41-42页
        3.2.2 经济性运行最优为目的第42页
        3.2.3 基于负荷预测为前提第42-43页
        3.2.4 设备供能与负荷匹配模式第43-45页
        3.2.5 子系统调度优先次序的原则第45-46页
        3.2.6 区域能源站联合运行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6-48页
        3.2.7 模型的算法流程分析第48-49页
    3.3 蓄能供冷与直解供冷部分协同运行的算法流程分析第49-53页
        3.3.1 日间蓄能系统优化运行求解方法第49-52页
        3.3.2 直接供优冷化运行求解方法第52-53页
    3.4 模型求解方法第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设计负荷下区域能源站调度策略优化结果与分析第54-79页
    4.1 75%设计总负荷情况第55-58页
        4.1.1 优化调度模式第55-56页
        4.1.2 现行调度模式第56-58页
        4.1.3 优化调度模式与现行调度模式对比分析第58页
    4.2 60%设计总负荷情况第58-63页
        4.2.1 优化运行模式第58-61页
        4.2.2 现行调度模式第61-63页
        4.2.3 优化结果与现行模式对比分析第63页
    4.3 45%设计总负荷情况第63-68页
        4.3.1 优化运行模式第63-66页
        4.3.2 现行调度模式第66-68页
        4.3.3 优化结果与现行模式对比分析第68页
    4.4 30%设计总负荷情况第68-74页
        4.4.1 优化运行模式第69-71页
        4.4.2 现行调度模式第71-73页
        4.4.3 优化结果与现行模式对比分析第73-74页
    4.5 不同负荷率下不同调度模式的经济性分析第74-75页
        4.5.1 考虑开启三联供的情况第74页
        4.5.2 不考虑开启三联供的情况第74-75页
    4.6 不同负荷率情况下的能源站各子系统的使用情况分析第75-78页
    4.7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实际运行负荷下区域能源站调度策略优化结果与分析第79-105页
    5.1 75%实际运行负荷情况第79-85页
        5.1.1 优化运行模式第79-82页
        5.1.2 现行调度模式第82-84页
        5.1.3 优化结果与现行模式对比分析第84-85页
    5.2 60%实际运行负荷情况第85-89页
        5.2.1 优化运行模式第85-87页
        5.2.2 现行调度模式第87-89页
        5.2.3 优化结果与现行模式对比分析第89页
    5.3 45%实际运行负荷情况第89-94页
        5.3.1 优化运行模式第90-92页
        5.3.2 现行调度模式第92-94页
        5.3.3 优化结果与现行模式对比分析第94页
    5.4 30%实际运行负荷情况第94-99页
        5.4.1 优化运行模式第94-97页
        5.4.2 现行调度模式第97-99页
        5.4.3 优化结果与现行模式对比分析第99页
    5.5 不同负荷率下不同调度模式的经济性分析第99-101页
        5.5.1 考虑开启三联供的情况第100页
        5.5.2 不考虑开启三联供的情况第100-101页
    5.6 能源站各系统在不同负荷率情况下使用情况分析第101-104页
    5.7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8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105-106页
    6.2 后续科研工作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岛生活舱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近岸海域石油类和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