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0.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0.2 致密砂砾岩储层参数解释方法及产水率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0.2.1 致密砂砾岩储层岩性识别及测井参数解释方法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0.2.2 致密储层饱和度模型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0.2.3 致密储层相对渗透率确定方法及产水率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页 |
0.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技术路线图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特征 | 第15-23页 |
1.1 储层岩性特征 | 第15-17页 |
1.1.1 砂质砾岩储层岩性特征 | 第15-16页 |
1.1.2 砂岩储层岩性特征 | 第16-17页 |
1.2 储层矿物成分特征 | 第17-18页 |
1.2.1 砂质砾岩储层矿物成分特征 | 第17-18页 |
1.2.2 砂岩储层矿物成分特征 | 第18页 |
1.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8-20页 |
1.3.1 砂质砾岩储层物性特征 | 第18-19页 |
1.3.2 砂岩储层物性特征 | 第19-20页 |
1.4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20-23页 |
1.4.1 砂质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20-21页 |
1.4.2 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岩性识别 | 第23-33页 |
2.1 交会图法识别储层岩性 | 第23-28页 |
2.1.1 岩性识别敏感性测井响应优选 | 第23-24页 |
2.1.2 两种测井响应交会图法识别储层岩性 | 第24-27页 |
2.1.3 三种测井响应交会图法识别储层岩性 | 第27-28页 |
2.2 过程神经网络法识别储层岩性 | 第28-33页 |
2.2.1 过程神经网络理论 | 第28-30页 |
2.2.2 过程神经网络法识别储层岩性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参数解释方法 | 第33-38页 |
3.1 确定储层泥质含量 | 第33页 |
3.2 核磁密度结合确定储层孔隙度 | 第33-36页 |
3.2.1 确定砂质砾岩储层孔隙度 | 第34-35页 |
3.2.2 确定砂岩储层孔隙度 | 第35-36页 |
3.3 确定储层渗透率 | 第36-37页 |
3.3.1 确定砂质砾岩储层渗透率 | 第36页 |
3.3.2 确定砂岩储层渗透率 | 第36-37页 |
3.4 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法确定储层束缚水饱和度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饱和度模型 | 第38-61页 |
4.1 基于孔隙曲折度与等效岩石元素理论的致密砂质砾岩储层饱和度模型 | 第38-49页 |
4.1.1 等效岩石元素理论 | 第38-39页 |
4.1.2 致密砂质砾岩储层饱和度模型建立 | 第39-42页 |
4.1.3 致密砂质砾岩储层饱和度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2-44页 |
4.1.4 致密砂质砾岩储层饱和度模型参数确定 | 第44-48页 |
4.1.5 致密砂质砾岩储层饱和度模型求解 | 第48-49页 |
4.2 基于通用阿尔奇理论与改进等效岩石元素理论的致密砂岩储层饱和度模型 | 第49-61页 |
4.2.1 通用阿尔奇理论 | 第49-50页 |
4.2.2 致密砂岩储层饱和度模型建立 | 第50-51页 |
4.2.3 致密砂岩储层饱和度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1-54页 |
4.2.4 致密砂岩储层饱和度模型参数确定 | 第54-58页 |
4.2.5 致密砂岩储层饱和度模型求解 | 第58-61页 |
第五章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产水率预测及实际资料处理 | 第61-65页 |
5.1 储层产水率的确定 | 第61页 |
5.2 实际资料处理与评价 | 第61-65页 |
5.2.1 砂质砾岩储层实际资料处理与评价 | 第61-63页 |
5.2.2 砂岩储层实际资料处理与评价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