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7-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6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第一部分:以ACR-156模型评价DBT对乳腺模拟病灶的显示能力 | 第19-35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结果 | 第22-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第二部分:DBT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 第35-97页 |
第一节:DBT与FFDM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 | 第35-80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结果 | 第37-76页 |
讨论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第二节:DBT与US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 | 第80-9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80-82页 |
结果 | 第82-90页 |
讨论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第三部分:DBT平均腺体剂量与乳腺密度及压迫厚度的关系 | 第97-110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97-99页 |
结果 | 第99-105页 |
讨论 | 第105-107页 |
结论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综述 | 第110-117页 |
參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个人简介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