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黄腹山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繁殖期鸣声特征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3-20页
    1.1 国内外鸟类鸣声研究现状第13-16页
        1.1.1 鸟类鸣声研究方法的进步第13-14页
        1.1.2 鸟声研究内容的发展第14-15页
        1.1.3 国内鸣声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 鸟类鸣声声谱特征分析比较第16页
    1.3 鸟声研究的生物学意义第16-20页
        1.3.1 鸟声的功能第16-18页
        1.3.2 鸟类鸣声变异及分类学意义第18-20页
2 研究概述第20-24页
    2.1 物种介绍第20-21页
    2.2 研究地概况第21-22页
        2.2.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第21-22页
        2.2.2 物种组成第22页
    2.3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第22-24页
        2.3.1 黄腹山鹪莺的换羽研究第22-23页
        2.3.2 黄腹山鹪莺的营巢特征第23页
        2.3.3 黄腹山鹪莺配偶关系研究第23页
        2.3.4 纯色山鹪莺繁殖行为研究第23-24页
        2.3.5 两种鹪莺雌雄辨别和种间关系的研究第24页
3 研究目的第24-25页
4 研究方法第25-29页
    4.1 录音和回放第25-26页
    4.2 个体领域标记第26页
    4.3 语图与鸣声术语第26-28页
    4.5 声音采集方法第28页
    4.6 声音处理方法第28-29页
    4.7 数据分析第29页
5 研究内容第29-33页
    5.1 黄腹山鹪莺鸣声特征及生物学意义研究第29页
        5.1.1 录音获取第29页
        5.1.2 鸣声测量第29页
    5.2 黄腹山鹪莺鸣声个体间鸣唱差异分析第29-30页
    5.3 鸣声回放实验第30-33页
        5.3.1 回放声音制备第31页
        5.3.2 应激实验第31-32页
        5.3.3 自发鸣唱、诱发鸣唱、回放后鸣唱比较研究第32页
        5.3.4 鸣声适应性实验第32页
        5.3.5 繁殖期黄腹山鹪莺和纯色山鹪莺种间鸣声特征比较研究第32-33页
6 结果与分析第33-83页
    6.1 黄腹山鹪莺的鸣声语图特征第33-40页
        6.1.1 黄腹山鹪莺鸣声的音素型和句型种数第33-36页
        6.1.2 句型与音素型的组成关系第36-38页
        6.1.3 16种黄腹山鹪莺鸣声句型语图特征第38-40页
    6.2 黄腹山鹪莺不同类型鸣声生物学意义第40-66页
        6.2.1 繁殖期不同功能鸣声所占比例第40-41页
        6.2.2 联络声(Contacting call)第41-42页
        6.2.3 惊叫叫声(Thrilling call)和安全叫声(Safty call)第42-45页
        6.2.4 呼唤(Searching call)与应答(Responsiving call)第45-48页
        6.2.5 报警声(Alarming call)、警戒声(Warning call)、恫吓声(Frightening call)第48-53页
        6.2.6 占区鸣唱(Repelling song)第53-60页
        6.2.7 雄性求偶鸣叫(Courtship call)与雌性安抚鸣叫(Mating response and placatingcall)第60-63页
        6.2.8 领域鸣唱(Territorial song)第63-66页
    6.3 黄腹山鹪莺个体间鸣唱差异分析第66-69页
    6.4 黄腹山鹪莺鸣声回放实验第69-78页
        6.4.1 应激实验第69-71页
        6.4.2 不同类型鸣声回放实验比较第71-73页
        6.4.3 诱发领域鸣唱、自发领域鸣唱和回放后鸣唱比较第73-75页
        6.4.4 鸣声适应性实验第75-78页
    6.5 两种鹪莺鸣声特征比较第78-83页
        6.5.1 纯色山鹪莺鸣声特征第78-81页
        6.5.2 两种鹪莺鸣声特征分析比较第81-83页
7 讨论第83-88页
    7.1 黄腹山鹪莺鸣声的复杂多样性第83-86页
    7.2 两种鹪莺鸣声特征比较第86-88页
8 结论和展望第88-90页
    8.1 结论第88页
    8.2 展望第88-90页
        8.2.1 尾羽代偿机制的研究第88-89页
        8.2.2 个体识别的应用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7页
致谢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揭开徒刑的面纱--关于徒刑名称及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保理型诈骗的刑法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