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16页 |
1.1 北黄海海域概况 | 第8-10页 |
1.1.1 北黄海地理地貌 | 第8页 |
1.1.2 北黄海水文特征 | 第8-9页 |
1.1.3 北黄海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植物概况 | 第9-10页 |
1.1.4 北黄海海洋牧场概况 | 第10页 |
1.2 虾夷扇贝概述 | 第10-13页 |
1.2.1 虾夷扇贝的分类学地位及分布 | 第10-11页 |
1.2.2 虾夷扇贝的生物学特征和养殖现状 | 第11页 |
1.2.3 虾夷扇贝的生活史及其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4 虾夷扇贝的摄食及其摄食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2页 |
1.2.5 海流对虾夷扇贝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6 虾夷扇贝与本地种扇贝之间的关系 | 第13页 |
1.3 稳定同位素 | 第13-15页 |
1.3.1 同位素定义和同位素组成 | 第13-14页 |
1.3.2 稳定同位素的表达及原理 | 第14页 |
1.3.3 稳定同位素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2 北黄海理化环境因子的年代变化分析 | 第16-26页 |
2.1 前言 | 第16页 |
2.2 材料与分析 | 第16-17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2.3 结果 | 第17-19页 |
2.3.1 北黄海水温年际变化 | 第17-18页 |
2.3.2 北黄海盐度年际变化 | 第18页 |
2.3.3 北黄海溶解氧年际变化 | 第18-19页 |
2.3.4 北黄海pH年际变化 | 第19页 |
2.4 北黄海的生物环境 | 第19-23页 |
2.4.1 北黄海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 第20-21页 |
2.4.2 北黄海浮游植物的年度变化 | 第21-22页 |
2.4.3 北黄海浮游动物的年度变化 | 第22-23页 |
2.5 讨论 | 第23-25页 |
2.5.1 北黄海水域理化因素年际变化分析 | 第23-24页 |
2.5.2 北黄海生物因素年际变化分析 | 第24页 |
2.5.3 北黄海滤食性贝类生长与环境因子、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2.6 小结 | 第25-26页 |
3 稳定同位素分析虾夷扇贝的生态适应性 | 第26-38页 |
3.1 前言 | 第26-27页 |
3.2 材料方法 | 第27-28页 |
3.2.1 虾夷扇贝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27页 |
3.2.2 碳、氮稳定同位素的测定 | 第27-28页 |
3.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8页 |
3.3 结果 | 第28-35页 |
3.3.1 不同取样部位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含量 | 第28页 |
3.3.2 群体间碳、氮稳定同位素差异 | 第28-29页 |
3.3.3 基于地理位置的群体间ANOVA分析 | 第29页 |
3.3.4 虾夷扇贝的群体划分和地理判别 | 第29-35页 |
3.4 讨论 | 第35-36页 |
3.4.1 稳定同位素技术对群体划分和地理判别的有效性 | 第35页 |
3.4.2 原发群与定居群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差异 | 第35页 |
3.4.3 定居地各群体间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规律 | 第35-36页 |
3.4.4 虾夷扇贝在迁移和定居过程的生态适应 | 第36页 |
3.5 小结 | 第36-38页 |
4 总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