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40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9页 |
1.2 基本概念 | 第19-25页 |
1.2.1 创造力的定义 | 第19-20页 |
1.2.2 创造性的主要理论 | 第20-23页 |
1.2.3 创造性认知加工模型 | 第23-2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1.3.1 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 | 第25-28页 |
1.3.2 创造力人格的脑机制 | 第28-29页 |
1.3.3 创造力与基本认知能力 | 第29-31页 |
1.4 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案 | 第31-35页 |
1.4.1 问题提出 | 第31-34页 |
1.4.2 研究方案 | 第34-35页 |
1.5 研究方法说明 | 第35-40页 |
1.5.1 个体差异神经机制的研究 | 第35-36页 |
1.5.2 心脑关联 | 第36-37页 |
1.5.3 多模态数据处理 | 第37-40页 |
第2章 创造力的行为轮廓 | 第40-58页 |
2.1 实验1创造力的行为网络分析 | 第40-58页 |
2.1.1 引言 | 第40-42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42-48页 |
2.1.3 实验结果 | 第48-54页 |
2.1.4 讨论 | 第54-58页 |
第3章 创造力的大脑结构与功能基础 | 第58-86页 |
3.1 实验2创造力的大脑结构基础 | 第58-67页 |
3.1.1 引言 | 第58-59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3.1.3 实验结果 | 第62-65页 |
3.1.4 讨论 | 第65-67页 |
3.2 实验3创造力的大脑功能基础 | 第67-74页 |
3.2.1 引言 | 第67-6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3.2.3 实验结果 | 第69-72页 |
3.2.4 讨论 | 第72-74页 |
3.3 实验4创造力的多模态整合模型 | 第74-82页 |
3.3.1 引言 | 第74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74-77页 |
3.3.3 实验结果 | 第77-79页 |
3.3.4 讨论 | 第79-82页 |
3.4 实验5基于脑影像指标评估个体的创造性能力 | 第82-86页 |
3.4.1 引言 | 第82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82-83页 |
3.4.3 实验结果 | 第83-84页 |
3.4.4 讨论 | 第84-86页 |
第4章 脑影像指标对创造力预测 | 第86-110页 |
4.1 实验6大脑结构对创造性潜能提升的预测 | 第86-95页 |
4.1.1 引言 | 第86-8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87-88页 |
4.1.3 实验结果 | 第88-92页 |
4.1.4 讨论 | 第92-95页 |
4.2 实验7大脑功能特征对个体创造性潜能提升的预测 | 第95-104页 |
4.2.1 引言 | 第95-96页 |
4.2.2 实验 7a静息态功能连接对创造性潜能提升的预测 | 第96-98页 |
4.2.3 实验 7b思维漫游状态下功能特征对创造性表现的预测 | 第98-102页 |
4.2.4 讨论 | 第102-104页 |
4.3 实验8多模态特征对个体创造性成就的预测 | 第104-110页 |
4.3.1 引言 | 第104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104-105页 |
4.3.3 实验结果 | 第105-107页 |
4.3.4 讨论 | 第107-110页 |
第5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 第110-118页 |
5.1 综合讨论 | 第110-114页 |
5.1.1 创造力的认知成分及其关系 | 第110-111页 |
5.1.2 创造力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基础 | 第111-113页 |
5.1.3 基于行为-脑影像数据对创造力的预测 | 第113-114页 |
5.1.4 评估与预测创造力在大脑特征上的异同 | 第114页 |
5.2 总结论 | 第114-115页 |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44页 |
附录 | 第144-156页 |
致谢 | 第156-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158-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