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主要缩略词 | 第8-14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2.1 UV照射与基因的可变剪接 | 第16-19页 |
1.2.2 UV照射与细胞信号通路激活 | 第19-21页 |
1.2.3 UV照射与细胞自噬 | 第21-23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3.1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3-24页 |
1.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1.3.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2 UVB引起的mdm2的可变剪接 | 第26-44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27-29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2.3.1 细胞培养、冻存及复苏 | 第29页 |
2.3.2 UVB照射 | 第29页 |
2.3.3 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29-30页 |
2.3.4 RNA反转录 | 第30页 |
2.3.5 RT-PCR检测基因表达 | 第30-31页 |
2.3.6 质粒构建(pcDNA3.1 mdm2-FL and mdm2B) | 第31-34页 |
2.3.7 质粒瞬时转染 | 第34页 |
2.3.8 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34-35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5-42页 |
2.4.1 UVB照射导致了mdm2基因的可变剪接 | 第35-36页 |
2.4.2 pcDNA3.1/mdm2-FL和pcDNA3.1/mdm2 B质粒的构建 | 第36-41页 |
2.4.3 mdm2-FL和mdm2 B对细胞在UVB照射后存活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2.5 讨论 | 第42-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剪接因子hnRNP A1和ASF/SF2在UVB引起的mdm2可变剪接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 第44-64页 |
3.1 前言 | 第44-46页 |
3.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46-48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3.2.2 材料与试剂 | 第46-4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8-54页 |
3.3.1 UVB照射 | 第48页 |
3.3.2 Western blot | 第48-51页 |
3.3.3 瞬时转染重组质粒及siRNA | 第51-52页 |
3.3.4 总RNA提取及检测 | 第52-53页 |
3.3.5 RNA反转录 | 第53-54页 |
3.3.6 RIP-RT-PCR (RNA沉淀Real-time PCR检测) | 第5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4-58页 |
3.4.1 UVB照射后HaCaT细胞中剪接因子hnRNPA1和ASF/SF2表达增加 | 第54-55页 |
3.4.2 通过质粒瞬时转染过表达和用siRNA沉默hnRNP A1和ASF/SF2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 | 第55-56页 |
3.4.3 hnRNP A1和ASF/SF2的表达对于mdm2可变剪接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4 hnRNP A1可以调控UVB照射引起的mdm2的可变剪接 | 第57-58页 |
3.5 讨论 | 第58-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 剪接因子hnRNP A1和ASF/SF2对UVB剂量和时间的响应以及细胞定位的改变 | 第64-76页 |
4.1 前言 | 第64-65页 |
4.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65-66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4.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5-6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6-69页 |
4.3.1 UVB照射 | 第66-67页 |
4.3.2 Western blot | 第67-68页 |
4.3.3 免疫荧光 | 第68页 |
4.3.4 细胞质细胞核蛋白分离 | 第68-69页 |
4.3.5 siRNA转染 | 第69页 |
4.3.6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 | 第69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69-73页 |
4.4.1 UVB照射剂量及时间对hnRNP A1与ASF/SF2表达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2 免疫荧光检测UVB照射后hnRNP A1与ASF/SF2的细胞定位 | 第70-72页 |
4.4.3 Western blot检测UVB照射后hnRNP A1与ASF/SF2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 | 第72-73页 |
4.4.4 沉默hnRNP A1与ASF/SF2的表达对HaCaT细胞在UVB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73页 |
4.5 讨论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ROS、p53以及NF-к B和Akt通路对于剪接因子hnRNP A1和ASF/SF2表达的影响 | 第76-88页 |
5.1 前言 | 第76-78页 |
5.1.1 ROS,p53与UVB照射 | 第76页 |
5.1.2 NF-κB,Akt信号通路与UVB照射 | 第76-78页 |
5.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78-79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78页 |
5.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78-7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5.3.1 细胞培养、冻存及复苏 | 第79页 |
5.3.2 UVB照射 | 第79页 |
5.3.3 药物处理 | 第79-80页 |
5.3.4 pcDNA 6.0/p53质粒转染H1299细胞 | 第80页 |
5.3.5 Western blot | 第80-81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81-83页 |
5.4.1 ROS抑制hnRNPA1和ASF/SF2的蛋白表达 | 第81页 |
5.4.2 p53抑制hnRNPA1和ASF/SF2的蛋白表达 | 第81-82页 |
5.4.3 NF-κB信号通路与剪接因子的表达 | 第82-83页 |
5.4.4 Akt信号通路与剪接因子的表达 | 第83页 |
5.5 讨论 | 第83-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6 剪接因子hnRNP A1、ASF/SF2与UVB引起的细胞自噬 | 第88-110页 |
6.1 前言 | 第88-91页 |
6.1.1 细胞自噬 | 第88-90页 |
6.1.2 慢病毒系统 | 第90-91页 |
6.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91-93页 |
6.2.1 实验仪器 | 第91-92页 |
6.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92-93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93-100页 |
6.3.1 UVB照射 | 第93-94页 |
6.3.2 Western blot | 第94-95页 |
6.3.3 pcDNA3.1-EGFP-LC3B质粒的构建 | 第95-96页 |
6.3.4 EGFP-LC3B HaCaT稳定细胞株的构建 | 第96-98页 |
6.3.5 药物及饥饿处理 | 第98页 |
6.3.6 质粒的瞬时转染 | 第98-100页 |
6.4 实验结果 | 第100-108页 |
6.4.1 UVB可以导致细胞自噬的发生 | 第100页 |
6.4.2 LC3B基因的扩增及pcDNA3.1-EGFP-LC3B质粒的构建 | 第100-103页 |
6.4.3 EGFP-LC3B HaCaT稳定细胞株的构建 | 第103-106页 |
6.4.4 通过EGFP-LC3B puncta的形成检测UVB处理导致细胞自噬的发生 | 第106-107页 |
6.4.5 饥饿和雷帕霉素引起细胞自噬发生 | 第107页 |
6.4.6 hnRNPA1和ASF/SF2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6.5 讨论 | 第108-10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7 主要结论与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0-11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0-111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4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专利情况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