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分布式能源的起源 | 第12页 |
1.2.2 国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分布式能源系统评价与运行优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二章 TRNSYS模拟软件介绍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7-27页 |
2.1 TRNSYS软件简介 | 第17-19页 |
2.1.1 TRNSYS组成 | 第17页 |
2.1.2 TRNSYS演示窗口 | 第17-18页 |
2.1.3 TRNSYS模拟引擎 | 第18-19页 |
2.2 TRNSYS仿真部件介绍 | 第19-22页 |
2.2.1 模块的组成 | 第20-22页 |
2.2.2 模块的连接 | 第22页 |
2.3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25页 |
2.3.1 经济性评价指标 | 第22-24页 |
2.3.2 节能性评价指标 | 第24页 |
2.3.3 环境性评价指标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典型建筑逐时冷热电负荷模拟分析 | 第27-39页 |
3.1 负荷模拟软件介绍 | 第27页 |
3.2 典型建筑负荷模拟计算 | 第27-29页 |
3.2.1 办公楼建筑负荷模拟 | 第27-28页 |
3.2.2 宾馆建筑负荷模拟 | 第28-29页 |
3.2.3 住宅建筑负荷模拟 | 第29页 |
3.3 典型建筑负荷特征分析 | 第29-34页 |
3.3.1 办公楼建筑负荷特征 | 第29-31页 |
3.3.2 宾馆建筑负荷特征 | 第31-33页 |
3.3.3 住宅建筑负荷特征 | 第33-34页 |
3.4 混合建筑负荷特征分析 | 第34-38页 |
3.4.1 住宅和办公楼混合建筑负荷特征 | 第34-36页 |
3.4.2 住宅和宾馆混合建筑负荷特征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分布式能源系统建模及运行方案设计 | 第39-49页 |
4.1 分布式能源系统原理 | 第39-40页 |
4.1.1 热电分供系统 | 第39页 |
4.1.2 分布式能源系统 | 第39-40页 |
4.2 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设备性能研究 | 第40-44页 |
4.2.1 燃气轮机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4.2.2 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性能分析 | 第42-44页 |
4.3 运行方案设计与建模 | 第44-45页 |
4.3.1“以热定电”运行模式 | 第44-45页 |
4.3.2“以电定热”运行模式 | 第45页 |
4.4 设备容量配置及参数设定 | 第45-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策略分析 | 第49-67页 |
5.1 单一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7页 |
5.1.1 典型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5页 |
5.1.2 典型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55-56页 |
5.1.3 典型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节能性分析 | 第56-57页 |
5.1.4 典型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环境性分析 | 第57页 |
5.2 混合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5.2.1 混合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5.2.2 混合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60-61页 |
5.2.3 混合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节能性分析 | 第61-62页 |
5.2.4 混合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环境性分析 | 第62页 |
5.3 热电比对分布式能源系统节能性的影响分析 | 第62-65页 |
5.3.1 全年热电比对分布式能源系统节能性的影响分析 | 第63页 |
5.3.2 逐时热电比对分布式能源系统节能性的影响分析 | 第63-65页 |
5.4 分布式能源系统经济性敏感性分析 | 第65-66页 |
5.4.1 上网电价敏感性分析 | 第65页 |
5.4.2 天然气价格敏感性分析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