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43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荧光探针分子的检测机理 | 第8-10页 |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 | 第8-9页 |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 | 第9-10页 |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 第10页 |
1.3 萘酰亚胺系列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3.1 萘酰亚胺荧光团的结构 | 第11-13页 |
1.4 萘酰亚胺类阳离子荧光探针 | 第13-28页 |
1.4.1 萘酰亚胺类锌离子荧光探针 | 第13-17页 |
1.4.2 萘酰亚胺类汞离子荧光探针 | 第17-21页 |
1.4.3 萘酰亚胺类铜离子荧光探针 | 第21-25页 |
1.4.4 萘酰亚胺类氢离子荧光探针 | 第25-27页 |
1.4.5 其他类萘酰亚胺系列阳离子荧光探针 | 第27-28页 |
1.5 萘酰亚胺系列阴离子荧光探针 | 第28-32页 |
1.5.1 萘酰亚胺系列氟离子荧光探针 | 第28-29页 |
1.5.2 萘酰亚胺系列磷酸根离子荧光探针 | 第29-31页 |
1.5.3 萘酰亚胺系列硫化氢荧光探针 | 第31-32页 |
1.6 其他类萘酰亚胺系列荧光探针 | 第32-34页 |
1.7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3页 |
2 检测锌离子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43-56页 |
2.1 引言 | 第43-44页 |
2.2 设计思路及合成路线 | 第44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2.3.1 仪器和试剂 | 第44-45页 |
2.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45-47页 |
2.4 目标化合物的性能测试 | 第47-49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2.5.1 紫外滴定实验 | 第49-50页 |
2.5.2 探针ZS1 与锌离子的荧光滴定实验 | 第50-52页 |
2.5.3 pH对探针的影响 | 第52页 |
2.5.4 ZS1 对金属离子的竞争性 | 第52-53页 |
2.5.5 探针ZS1 与锌离子配位比及配位形式 | 第53-54页 |
2.5.6 探针ZS1-Zn2+的生物成像 | 第54-5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3 检测铜离子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56-67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设计思路及合成路线 | 第57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3.1 仪器和试剂 | 第57-58页 |
3.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58-59页 |
3.4 目标化合物的性能测试 | 第59-61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61-66页 |
3.5.1 光谱性能 | 第61-62页 |
3.5.2 探针NAP2 与铜离子的荧光滴定曲线 | 第62-63页 |
3.5.3 pH对探针的影响 | 第63-64页 |
3.5.4 NAP2 对金属离子的竞争性 | 第64页 |
3.5.5 探针NAP2 与铜离子配位比及配位形式 | 第64-65页 |
3.5.6 阴离子及氨基酸分子对NAP2-Cu2+的荧光影响 | 第65-6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检测汞离子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67-76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设计思路及合成路线 | 第68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4.3.1 仪器和试剂 | 第68-69页 |
4.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69-70页 |
4.4 目标化合物的性能测试 | 第70-72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72-75页 |
4.5.1 光谱性能 | 第72页 |
4.5.2 探针NAP3 与汞离子的浓度响应曲线 | 第72-73页 |
4.5.3 NAP3 对金属离子的竞争性 | 第73-74页 |
4.5.4 探针NAP3 与汞离子配位比及配位形式 | 第74-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总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化合物的核磁、质谱图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