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章 从京都到江南:大历江南诗文化圈 | 第15-28页 |
第一节 京都诗文化圈的他者:大历江南诗文化圈 | 第15-21页 |
第二节 越州和湖州:大历江南诗文化圈的本土诗人舞台 | 第21-24页 |
第三节 大历江南诗文化圈的诗学景观 | 第24-28页 |
第二章 江南诗文化圈剪影:唐代大历浙西联唱 | 第28-59页 |
第一节 文学沙龙:《韵海镜源》之编纂与浙西联唱 | 第29-37页 |
第二节 江南文学空间生产:以颜真卿和皎然为中心的浙西诗人集群析论 | 第37-48页 |
一、江南文学空间的生成——以苏州文学空间为例 | 第37-40页 |
二、浙西诗人集群析论——以颜真卿和皎然为观察视角 | 第40-48页 |
第三节 江南诗学网络:皇甫曾、张志和与耿湋雅集的背后 | 第48-59页 |
一、皇甫曾:江南诗学网络纽带者 | 第49-52页 |
二、张志和:江南诗学网络的美感空间营造者 | 第52-55页 |
三、耿湋:江南诗学网络漫游者 | 第55-59页 |
第三章 文学与地理:大历江南诗文化圈与江南文化地理 | 第59-87页 |
第一节 想象的江南:安史乱后的江南书写视界 | 第60-69页 |
一、文学中的长安与江南:从浙东联唱的《状江南》与《忆长安》说起 | 第60-62页 |
二、闲、隐:唐初至中唐时人的江南印象 | 第62-66页 |
三、张志和《渔父词》与江南审视 | 第66-69页 |
第二节 江南郡守文学个案:唐宋湖州郡守的雅集唱和 | 第69-78页 |
一、雅集群像:郡牧宾客的集会主体 | 第70-73页 |
二、亭堂楼台:文事高会的集会场所 | 第73-75页 |
三、宴游饯别:人文旨趣的集会格调 | 第75-78页 |
第三节 江南郡守文学与历史文化记忆——以湖州为视角的考察 | 第78-87页 |
一、湖州:城市景观及其声誉 | 第79-82页 |
二、颜真卿:湖州文学郡守的书写主题 | 第82-87页 |
结语 | 第87-90页 |
一、江南文人群落 | 第87-88页 |
二、江南地区文学活动与江南文化地理 | 第88页 |
三、大历江南诗文化圈的后续研究方向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94-95页 |
附录一 《大历江南文学空间表略》 | 第95-121页 |
附录二 《浙西联唱文学活动编年录》 | 第121-129页 |
附录三 《<吴兴集>目录辑考》 | 第129-135页 |
后记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