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0页 |
1.1 花斑裸鲤概述 | 第13-15页 |
1.1.1 系统发育和起源 | 第13-14页 |
1.1.2 遗传多样性 | 第14页 |
1.1.3 人工繁育和驯化养殖 | 第14页 |
1.1.4 胚胎发育 | 第14页 |
1.1.5 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1.2 水体中Cu~(2+)对鱼类的影响 | 第15-20页 |
1.2.1 重金属概述 | 第15-17页 |
1.2.2 水体中Cu~(2+)对鱼类的作用 | 第17-19页 |
1.2.2.1 Cu对鱼类生长发育的营养作用 | 第17-18页 |
1.2.2.2 水体中Cu~(2+)对鱼类的毒害作用 | 第18-19页 |
1.2.3 水质检测 | 第19-20页 |
1.3 金属硫蛋白概述 | 第20-21页 |
1.4 钙调蛋白磷酸酶概述 | 第21-28页 |
1.4.1 CN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22-23页 |
1.4.2 CN分布 | 第23-24页 |
1.4.3 CN功能 | 第24-25页 |
1.4.4 CN参与的信号途径 | 第25-28页 |
1.4.4.1 NFAT信号通路 | 第25-28页 |
1.4.4.2 NF-κB信号通路 | 第2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8-30页 |
第2章 花斑裸鲤CN、MT、IL-1β和TNF-α的克隆、鉴定和表达分布 | 第30-72页 |
2.1 前言 | 第3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2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2.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2.2.4 总R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2.2.5 cDNA的合成 | 第32页 |
2.2.6 特异性片段扩增 | 第32-35页 |
2.2.6.1 简并引物设计 | 第32-33页 |
2.2.6.2 PCR扩增 | 第33-34页 |
2.2.6.3 DH5α感受态细胞制作 | 第34页 |
2.2.6.4 连接T载体 | 第34页 |
2.2.6.5 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34页 |
2.2.6.6 菌落PCR扩增与测序 | 第34-35页 |
2.2.7 RACE技术获得基因末端片段 | 第35-39页 |
2.2.7.1 3’端非编码区(3’-UTR ) cDNA模板的合成 | 第35-36页 |
2.2.7.2 5’端非编码区(5’-UTR ) cDNA的合成 | 第36-37页 |
2.2.7.3 引物设计 | 第37-38页 |
2.2.7.4 末端扩增 | 第38-39页 |
2.2.8 基因全长验证 | 第39-40页 |
2.2.9 IL-1β、TNF-α、MT、CNAα、CNAγ和CNB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 第40-42页 |
2.3 结果 | 第42-68页 |
2.3.1 RNA提取结果 | 第42页 |
2.3.2 钙调蛋白磷酸酶大小亚基基因克隆 | 第42-54页 |
2.3.2.1 CNAα基因克隆 | 第42-45页 |
2.3.2.2 CNAγ基因克隆 | 第45-47页 |
2.3.2.3 CNB基因克隆 | 第47-48页 |
2.3.2.4 CN大小亚基序列分析 | 第48-54页 |
2.3.3 金属硫蛋白基因克隆 | 第54-58页 |
2.3.3.1 MT基因克隆 | 第54-56页 |
2.3.3.2 MT序列分析 | 第56-58页 |
2.3.4 白细胞介素 1β基因克隆 | 第58-62页 |
2.3.4.1 IL-1β基因克隆 | 第58-60页 |
2.3.4.2 IL-1β序列分析 | 第60-62页 |
2.3.5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克隆 | 第62-67页 |
2.3.5.1 TNF-α基因克隆 | 第62-65页 |
2.3.5.2 TNF-α序列分析 | 第65-67页 |
2.3.6 不同组织中IL-1β、TNF-α、MT、CNAα、CNAγ和CNB的表达分布 | 第67-68页 |
2.4 讨论 | 第68-70页 |
2.5 小结 | 第70-72页 |
第3章 Cu~(2+)胁迫下花斑裸鲤IL-1β、TNF-α和MT应答模式 | 第72-81页 |
3.1 前言 | 第7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72-76页 |
3.2.1 实验动物与材料 | 第72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72-73页 |
3.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3页 |
3.2.4 胁迫 | 第73页 |
3.2.5 取样 | 第73页 |
3.2.6 总RNA的提取 | 第73-74页 |
3.2.7 cDNA的合成 | 第74页 |
3.2.8 Cu~(2+)胁迫下IL-1β、TNF-α和MT应答规律及差异性分析 | 第74-75页 |
3.2.9 统计学分析 | 第75-76页 |
3.3 结果 | 第76-78页 |
3.3.1 Cu~(2+)胁迫下不同组织,不同时间下IL-1β、TNF-α和MT转录水平差异性分析 | 第76-78页 |
3.4 讨论 | 第78-80页 |
3.5 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Cu~(2+)胁迫下花斑裸鲤CN表达模式 | 第81-90页 |
4.1 前言 | 第8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81-83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81-82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2页 |
4.2.3 Cu~(2+)胁迫下CN大小亚基转录水平表达模式研究 | 第82-83页 |
4.2.3.1 总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 | 第82页 |
4.2.3.2 Real time PCR测定CN转录表达水平 | 第82-83页 |
4.2.4 Cu~(2+)胁迫下CNAα蛋白水平表达模式研究 | 第83页 |
4.2.5 统计学分析 | 第83页 |
4.3 结果 | 第83-87页 |
4.3.1 Cu~(2+)胁迫下CN大小亚基转录水平差异性分析 | 第83-86页 |
4.3.2 Cu~(2+)胁迫下CNAα蛋白水平差异性分析 | 第86-87页 |
4.4 讨论 | 第87-89页 |
4.4.1 CN转录水平表达模式 | 第87-88页 |
4.4.2 CN蛋白水平表达模式 | 第88-89页 |
4.5 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重金属胁迫下CN应答及调节机理分析 | 第90-92页 |
5.1 Cu~(2+)胁迫下CN与MT的关系 | 第90页 |
5.2 Cu~(2+)胁迫下CN与IL-1β、TNF-α的关系 | 第90-91页 |
5.3 Cu~(2+)胁迫下IL-1β、TNF-α与MT的关系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作者简介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