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英文缩写 | 第6-7页 |
前言 | 第7页 |
1 分类 | 第7-8页 |
2 发生率 | 第8页 |
3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第8-11页 |
3.1 年龄 | 第8页 |
3.2 GCS 评分 | 第8页 |
3.3 脑室出血 | 第8-9页 |
3.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 第9页 |
3.5 去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 craniotomy,DC) | 第9页 |
3.6 颅内感染 | 第9-10页 |
3.7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 | 第10页 |
3.8 硬膜下积液 | 第10页 |
3.9 出血部位 | 第10页 |
3.10 血压及脉压差 | 第10-11页 |
3.11 其他 | 第11页 |
4 诊断 | 第11-12页 |
4.1 病史 | 第11页 |
4.2 临床表现 | 第11页 |
4.3 影像学检查 | 第11-12页 |
4.4 腰穿检查 | 第12页 |
5 鉴别诊断 | 第12-13页 |
5.1 脑萎缩 | 第12页 |
5.2 先天性脑积水 | 第12页 |
5.3 非外伤引起的后天性梗阻性脑积水 | 第12-13页 |
6 治疗 | 第13-16页 |
6.1 治疗策略 | 第13-16页 |
7 疗效评估 | 第16页 |
8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 第16-19页 |
8.1 分流术后的并发症 | 第16-17页 |
8.2 三脑室造瘘术后并发症 | 第17-19页 |
9 预防 | 第19-20页 |
10 评估预后 | 第20页 |
11 治疗前景 | 第20-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个人简历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