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3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三、论题基本范畴的界定 | 第17-18页 |
四、逻辑顺序与理论架构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福斯特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社会与理论背景 | 第20-33页 |
第一节 福斯特物质变换裂缝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20-24页 |
1、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问题 | 第20-22页 |
2、资本主义对生态问题的消极对待 | 第22-23页 |
3、保护环境运动层见叠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福斯特物质变换裂缝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 第24-33页 |
1、马克思的生态思想 | 第24-30页 |
2、西方思想家的生态学思想 | 第30-33页 |
第二章 福斯特的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内涵诠释 | 第33-49页 |
第一节 物质变换裂缝的产生与发展 | 第33-38页 |
1、物质变换的来源和内涵 | 第33-36页 |
2、物质变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 第36-38页 |
第二节 物质变换裂缝的影响和解决 | 第38-46页 |
1、物质变换裂缝的影响 | 第38-43页 |
2、物质变换裂缝的解决 | 第43-46页 |
第三节 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特征分析 | 第46-49页 |
1、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 | 第46-47页 |
2、生态唯物主义的理论构建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对福斯特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评析及其对我国生态建设的启示 | 第49-60页 |
第一节 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成就 | 第49-51页 |
1、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 | 第49-50页 |
2、保护生态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 | 第50-51页 |
第二节 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局限性和出路 | 第51-55页 |
1、福斯特对资本主义批判不彻底 | 第51-52页 |
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把握不足 | 第52-53页 |
3、生态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 | 第53-54页 |
4、物质变换裂缝的出路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对我国生态建设的启示 | 第55-60页 |
1、加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 第56-57页 |
2、实施生态循环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7页 |
3、科学技术理性运用与防止异化消费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