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及途径 | 第11-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1.3.2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1.3.3 实地调查法 | 第12页 |
1.3.4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高校校园安全概述 | 第13-19页 |
2.1 高校校园安全相关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2.1.1 高校 | 第13页 |
2.1.2 高校校园安全 | 第13-14页 |
2.2 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成因 | 第14-16页 |
2.2.1 现状 | 第14-15页 |
2.2.2 成因 | 第15-16页 |
2.3 高校校园安全的分类 | 第16-19页 |
2.3.1 社会安全类问题 | 第16-17页 |
2.3.2 事故灾难类安全问题 | 第17页 |
2.3.3 公共卫生类安全问题 | 第17页 |
2.3.4 自然灾害类安全问题 | 第17-18页 |
2.3.5 网络与信息类安全问题 | 第18页 |
2.3.6 考试类安全问题 | 第18页 |
2.3.7 治安类安全问题 | 第18页 |
2.3.8 其它安全问题 | 第18-19页 |
第3章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 | 第19-28页 |
3.1 高校校园安全责任主体 | 第19-21页 |
3.1.1 政府 | 第19-20页 |
3.1.2 高校 | 第20页 |
3.1.3 其他社会组织 | 第20页 |
3.1.4 高校学生 | 第20-21页 |
3.2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 第21-22页 |
3.3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 第22-24页 |
3.3.1 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 第22-23页 |
3.3.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 第23-24页 |
3.4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 | 第24-28页 |
3.4.1 高校学生责任年龄与校园安全事故责任承担 | 第24-25页 |
3.4.2 高校安保部门权责不一致 | 第25-26页 |
3.4.3 校园安全事故处理法制化程度不高 | 第26页 |
3.4.4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不足 | 第26-28页 |
第4章 国外校园安全管理之优秀经验 | 第28-31页 |
4.1 高校安保制度之英国的驻校警察模式 | 第28-29页 |
4.2 高校安全责任社会化之美国的校方责任险制度 | 第29页 |
4.3 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之美国的大学危机管理模式 | 第29-31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机制 | 第31-37页 |
5.1 构建针对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保障体系 | 第31-32页 |
5.1.1 国家层面出台《校园安全法》 | 第31页 |
5.1.2 完善高校安全管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 第31-32页 |
5.1.3 地方修改或新订有关校园安全的地方性法规 | 第32页 |
5.1.4 高校更新或制定含有安全管理内容的大学章程 | 第32页 |
5.2 改进安全管理常态化机制 | 第32-33页 |
5.2.1 加强高校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建设 | 第32页 |
5.2.2 多种监督检查方式并举 | 第32页 |
5.2.3 坚持安全信息公开 | 第32-33页 |
5.2.4 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 | 第33页 |
5.3 加强应急机制建设 | 第33-35页 |
5.3.1 建立专门、常设的应急管理中枢部门 | 第33-34页 |
5.3.2 重视编制学校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 | 第34页 |
5.3.3 健全危机恢复机制 | 第34-35页 |
5.4 管理者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 第35页 |
5.4.1 加强管理者在安全责任方面的意识 | 第35页 |
5.4.2 学校要加强对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的培训 | 第35页 |
5.5 坚持内外并举,群防群治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