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1-24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1.3 入组标准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2.1 病例收集与分组 | 第13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3-15页 |
2.3 材料与设备 | 第15-16页 |
3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4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4.1 各种患者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年限均由调查问卷及就诊病历得出 | 第17页 |
4.2 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测定 | 第17页 |
4.3 治疗前后血清AVP与OXT测定 | 第17页 |
4.4 受精卵及胚胎质量观察 | 第17页 |
4.5 周期结局追踪随访 | 第17-18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18页 |
6 研究结果 | 第18-24页 |
6.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第18-19页 |
6.2 三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 第19-21页 |
6.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VP、OXT比较 | 第21-22页 |
6.4 各组患者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 | 第22页 |
6.5 各组患者周期结局比较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24-34页 |
1 不孕症和心理因素的关系 | 第24-27页 |
1.1 现代医学关于心理因素和不孕症之间关系的理解 | 第24-25页 |
1.2 中医对不孕和情志因素关系的认识 | 第25-26页 |
1.3 心理干预方式的探索 | 第26-27页 |
2 本临床试验研究选择观察指标的理论依据 | 第27-28页 |
2.1 选择SAS/SDS自评量表观测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依据 | 第27页 |
2.2 选定血清AVP/OXT水平作为观察指标的理论依据 | 第27-28页 |
3 本临床试验研究选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依据及组穴依据 | 第28-32页 |
3.1 针灸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3.2 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优势 | 第29页 |
3.3 本次试验TEAS参数(频率、强度、时间)选择依据 | 第29-31页 |
3.4 组穴依据 | 第31-32页 |
4 本临床试验研究的初步研究结论 | 第32页 |
5 本临床试验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32-34页 |
5.1 本临床试验研究的创新点和临床意义 | 第32页 |
5.2 本临床试验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综述 不孕症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 | 第4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发表论文 | 第54-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