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风貌改造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7页
    1.1 盛京皇城不同时代建筑风貌概况第17-29页
        1.1.1 汉之侯城第17页
        1.1.2 明之卫城第17-19页
        1.1.3 清之盛京都城第19-25页
        1.1.4 民国之老城区第25-28页
        1.1.5 解放后之方城第28-29页
        1.1.6 今之盛京皇城第29页
    1.2 盛京皇城在中国历史的价值第29-35页
        1.2.1 独具满族特色的都城第29-33页
            1.2.1.1 兴京城第29-30页
            1.2.1.2 东京城第30-31页
            1.2.1.3 盛京城第31-32页
            1.2.1.4 小结第32-33页
        1.2.2 王城图的典型代表第33-34页
            1.2.2.1 “井”字形街道、九宫格格局第33页
            1.2.2.2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功能布局第33-34页
        1.2.3 盛京皇城内的建筑荟萃第34-35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35-36页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6-37页
        1.4.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组成部分第36页
        1.4.2 为盛京皇城风貌改造提供依据第36-37页
        1.4.3 为同类历史街区的风貌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第37页
        1.4.4 建筑风貌的重要意义第37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7-44页
        1.5.1 关于盛京皇城的研究现状第37-40页
            1.5.1.1 关于盛京皇城的建筑研究现状第38-39页
            1.5.1.2 关于盛京都城历史文化的研究现状第39-40页
            1.5.1.3 小结第40页
        1.5.2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的建筑改造第40-41页
        1.5.3 关于旧建筑的改造方法的研究现状第41-44页
            1.5.3.1 国外旧建筑改造的研究现状第41-42页
            1.5.3.2 国内旧建筑改造的研究现状第42-44页
            1.5.3.3 小结第44页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44-47页
        1.6.1 文献阅读与分析第44页
        1.6.2 盛京宫殿建筑实地勘测第44-45页
        1.6.3 盛京皇城实际改造案例具体分析第45-46页
        1.6.4 论文研究框架第46-47页
第二章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现状及存在问题第47-73页
    2.1 盛京皇城建筑风貌现状第47-49页
        2.1.1 盘点盛京皇城既有建筑风格种类第47-48页
        2.1.2 不同建筑风貌在盛京皇城的比重第48-49页
        2.1.3 存在问题第49页
    2.2 建筑体量现状第49-53页
        2.2.1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体量现状第49-52页
        2.2.2 存在问题第52-53页
            2.2.2.1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面阔现状第52-53页
            2.2.2.2 占地面积较大的建筑在盛京皇城的空间影响第53页
    2.3 盛京皇城建筑高度现状第53-59页
        2.3.1 盛京皇城建筑控高第54页
        2.3.2 汇总盛京皇城建筑高度及分布现状第54-56页
        2.3.3 存在问题第56-59页
            2.3.3.1 建筑高度对盛京宫殿建筑风貌的破坏第56-58页
            2.3.3.2 建筑高度对城市空间的破坏第58-59页
            2.3.3.3 建筑高度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第59页
    2.4 建筑色彩现状第59-69页
        2.4.1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色彩现状第60-69页
        2.4.2 存在问题第69页
    2.5 建筑装饰现状第69-71页
        2.5.1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装饰现状第70-71页
        2.5.2 存在问题第71页
    2.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三章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风貌改造原则第73-127页
    3.1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风貌定位第73-77页
        3.1.1 体现满清文化内涵第73-76页
            3.1.1.1 满族民间文化第73-75页
            3.1.1.2 盛京满清文物第75-76页
        3.1.2 体现现代技术特征第76-77页
        3.1.3 体现中式建筑风格第77页
        3.1.4 小结第77页
    3.2 盛京皇城改造建筑第77-85页
        3.2.1 盛京皇城内建筑状况第78页
        3.2.2 盛京皇城内既有建筑改造的判别标准第78-79页
        3.2.3 盛京皇城内改造建筑所占的比重第79-82页
        3.2.4 新建、改造建筑在未来皇城中的角色第82页
        3.2.5 盛京皇城建筑风貌氛围塑造法第82-85页
            3.2.5.1 复原原貌第83页
            3.2.5.2 原型示意第83-84页
            3.2.5.3 配角呼应第84-85页
    3.3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改造的总原则第85-87页
        3.3.1 保证有建筑美学的风貌改造第85-86页
        3.3.2 改造有可识别性的建筑风貌第86页
        3.3.3 改造具有层次性的建筑风貌第86-87页
    3.4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风貌比例控制原则第87-88页
    3.5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风貌改造要点设计原则第88-126页
        3.5.1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的体量改造原则第88-91页
            3.5.1.1 建筑体量化整为零改造的必要性第88-89页
            3.5.1.2 建筑体量化整为零改造的依据第89-91页
            3.5.1.3 建筑化整为零改造的面阔尺度第91页
        3.5.2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的高度控制原则第91-96页
            3.5.2.1 建筑二次天际线重塑法第91-92页
            3.5.2.2 二次天际线的改造依据第92-95页
            3.5.2.3 影响二次天际线的指标第95-96页
        3.5.3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的采用色彩原则第96-105页
            3.5.3.1 制定盛京皇城建筑色彩依据第97-99页
            3.5.3.2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改造的色彩第99-101页
            3.5.3.3 制定盛京皇城建筑色彩标准第101-102页
            3.5.3.4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色彩要求第102-104页
            3.5.3.5 对不同功能建筑使用色彩第104-105页
        3.5.4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的细部装饰原则第105-126页
            3.5.4.1 建筑装饰来源第105-119页
            3.5.4.2 细部装饰的设计手法第119-123页
            3.5.4.3 细部装饰的位置第123-126页
    3.6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四章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风貌改造设计第127-177页
    4.1 盛京皇城建筑改造程度分类第127-135页
        4.1.1 皇城建筑风貌改造程度等级划分依据第127-131页
            4.1.1.1 盛京皇城重要位置建筑风貌改造第127-128页
            4.1.1.2 盛京皇城重要性质建筑风貌改造第128-130页
            4.1.1.3 盛京皇城重要环境建筑风貌改造第130-131页
            4.1.1.4 建筑所在道路的性质对建筑风貌的影响第131页
        4.1.2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改造程度等级划分第131-134页
        4.1.3 不同建筑功能与不同改造等级的重合第134-135页
    4.2 盛京皇城既有建筑风貌改造要点设计第135-175页
        4.2.1 建筑风貌体量划分设计第135-145页
            4.2.1.1 商业建筑体量划分设计第135-139页
            4.2.1.2 居住建筑体量划分设计第139-143页
            4.2.1.3 文化建筑体量划分设计第143-145页
        4.2.2 建筑风貌高度限定设计第145-156页
            4.2.2.1 商业建筑高度限定设计第146-150页
            4.2.2.2 居住建筑高度限定设计第150-155页
            4.2.2.3 文化建筑高度限定设计第155-156页
        4.2.3 建筑风貌色彩搭配设计第156-163页
            4.2.3.1 商业建筑色彩搭配设计第156-158页
            4.2.3.2 居住建筑色彩搭配设计第158-162页
            4.2.3.3 文化建筑色彩搭配设计第162-163页
        4.2.4 建筑风貌装饰改造设计第163-175页
            4.2.4.1 建筑屋顶设计第163-167页
            4.2.4.2 建筑门窗设计第167-171页
            4.2.4.3 建筑墙体设计第171-173页
            4.2.4.4 建筑彩画设计第173-175页
    4.3 本章小结第175-177页
第五章 结论第177-179页
附表1第179-181页
附表2第181-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89页
作者简介第189-191页
致谢第191-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肺栓塞患者发热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大剂量氨甲环酸减少儿童早发性脊柱侧凸半椎体切除术中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