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与村落文化生态重构--以塘北村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21页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10-11页
        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2. 现实意义第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 关于文化生态理论的研究第12-14页
        2. 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研究第14-18页
        3. 关于蚕桑丝织文化生态的研究第18-19页
    (三)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 文献资料法第19页
        2. 田野调查法第19-20页
    (四) 相关问题说明第20-21页
二、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概况第21-29页
    (一) 塘北村概况第21-25页
        1. 自然生态第21-22页
        2. 人文生态第22-25页
    (二) 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第25-29页
        1. 文化生态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第25-26页
        2. 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第26-29页
三、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村落文化生态重构第29-44页
    (一) 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目的第29-32页
        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9-30页
        2. 保护村落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第30-31页
        3. 增强村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第31页
        4. 促进村落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1-32页
    (二) 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措施第32-35页
        1. 编制保护规划第32-33页
        2. 保护非遗项目和相关民俗文化第33页
        3. 优化自然环境第33页
        4. 建设蚕桑生产基地第33-34页
        5. 扶持传承人第34页
        6. 支持蚕桑加工企业发展第34页
        7. 建立展示机构第34-35页
        8. 加强文化理论研究第35页
    (三) 塘北村村落文化生态重构第35-44页
        1. 非遗与民俗文化的振兴第35-37页
        2. 生态环境的改善第37-38页
        3. 蚕桑养殖规模变化第38-42页
        4. 村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42-44页
四、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第44-55页
    (一) 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第44-50页
        1. 重申报轻落实第44-45页
        2. 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第45-47页
        3. 村民缺乏文化自觉意识第47-50页
    (二) 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保护对策第50-55页
        1. 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第50-52页
        2.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第52-53页
        3. 增强村民文化自觉意识第53-55页
五、余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进贤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2014-2016年江西省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检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