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概述 | 第16-31页 |
第一节 行政权力的内涵、特征及构成 | 第16-21页 |
一、权力的内涵和特点 | 第16-19页 |
二、行政权力的内涵与特点 | 第19-21页 |
三、行政权力的基本构成 | 第21页 |
第二节 行政权力监控的内涵、特性与作用 | 第21-24页 |
一、行政权力监控的内涵 | 第22页 |
二、行政权力监控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三、行政权力监控的作用 | 第23-24页 |
第三节 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内涵、特点与功能 | 第24-27页 |
一、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内涵 | 第25-26页 |
二、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特点 | 第26页 |
三、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功能 | 第26-27页 |
第四节 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 第27-31页 |
一、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内涵 | 第27-29页 |
二、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特点 | 第29-30页 |
三、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作用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基本依据 | 第31-60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理论依据 | 第31-41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基本思想 | 第31-34页 |
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主要思想 | 第34-39页 |
三、行政权力监控机制与途径的辩证关系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实践依据 | 第41-50页 |
一、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成效 | 第42-43页 |
二、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3-46页 |
三、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原因分析 | 第46-48页 |
四、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重要意义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历史经验 | 第50-54页 |
一、我国古代社会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建设的历史发展 | 第50-51页 |
二、我国古代社会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述评 | 第51-52页 |
三、我国古代社会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历史启示 | 第52-54页 |
第四节 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国际经验 | 第54-60页 |
一、西方国家行政权力监控思想的演变 | 第55-56页 |
二、西方国家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评介 | 第56-58页 |
三、西方国家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建设的启示 | 第58-60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基本思路 | 第60-82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60-64页 |
一、推进事业发展用权原则 | 第60-61页 |
二、推进为民用权原则 | 第61-62页 |
三、推进民主用权原则 | 第62页 |
四、推进依法用权原则 | 第62-63页 |
五、推进科学用权原则 | 第63页 |
六、推进合理用权原则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主要途径 | 第64-74页 |
一、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法制化途径 | 第64-66页 |
二、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大众化途径 | 第66-67页 |
三、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多元化途径 | 第67-69页 |
四、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常态化途径 | 第69-70页 |
五、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责任化途径 | 第70-71页 |
六、行政权力监控机制的职业化途径 | 第71-74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途径的主要措施 | 第74-82页 |
一、增强法制意识,切实推行依法监控权力制度 | 第74-75页 |
二、提升民主意识,切实推行民众参与权力监控 | 第75页 |
三、形成监控氛围,科学规范多元权力监控渠道 | 第75-76页 |
四、构建常态机制,切实推行权力监控正常化 | 第76-77页 |
五、构建问责机制,切实推行权力责任追究制度 | 第77-79页 |
六、加强领导管理,切实强化权力监控组织保障 | 第79-82页 |
结束语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