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特用阔叶树类论文--油茶论文

不同品种油茶林密度与结实量的关系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文献综述第9-16页
    1.1 中国油茶栽培利用概述第9-11页
    1.2 油茶丰产栽培研究概况第11-12页
    1.3 油茶林分结构研究进展第12-16页
        1.3.1 密度结构与植物产量第12-14页
        1.3.2 叶面积指数第14-15页
        1.3.3 分枝角第15-16页
2 引言第16-17页
3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第17-20页
    3.1 试验地的概况第17页
    3.2 试验的材料与仪器第17-18页
        3.2.1 试验材料第17页
        3.2.2 试验仪器第17-18页
    3.3 研究方法第18-20页
        3.3.1 样地设置第18页
        3.3.2 结实量测定第18页
        3.3.3 叶面积指数测定第18页
        3.3.4 分枝角的测定第18页
        3.3.5 数据处理第18-2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0-40页
    4.1 平坡立地下不同品种林分密度及叶面积指数与其结实量关系第20-27页
        4.1.1 不同品种油茶林林分密度与结实量的关系第20-23页
        4.1.2 不同品种相同年龄段油茶林最适密度的比较第23-24页
        4.1.3 不同品种油茶林叶面积指数与结实量的关系第24-27页
        4.1.4 不同品种相同年龄段林分最适叶面积指数的比较第27页
    4.2 斜坡立地下不同品种油茶林密度及叶面积指数与其结实量关系第27-35页
        4.2.1 不同品种油茶林密度与结实量的关系第27-30页
        4.2.2 不同品种相同年龄段油茶林最适密度的比较第30-31页
        4.2.3 不同品种油茶林叶面积指数与结实量的关系第31-34页
        4.2.4 不同品种相同年龄段林分最适叶面积指数的比较第34-35页
    4.3 两种坡度不同品种油茶林最适密度和最适叶面积比较第35-36页
    4.4 两种坡度油茶结实量比较第36-38页
    4.5 两种坡度下树体分枝角与其林分最适密度、最适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第38-40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0-44页
    5.1 结论第40-41页
    5.2 讨论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50页
致谢第50-51页
个人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典传统与现代政治实践的短暂交汇:美国建国初期“共和”概念的重构
下一篇:威尔逊时期美国对阿根廷政策(191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