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顶开槽对变几何矩形叶栅性能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变几何涡轮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形式 | 第11-12页 |
1.3 变几何涡轮的损失构成 | 第12-13页 |
1.4 涡轮叶尖间隙泄漏流动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5 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5.1 被动控制法 | 第14-18页 |
1.5.2 主动控制法 | 第18-19页 |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0-25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软件简介 | 第20-21页 |
2.3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1-23页 |
2.3.1 控制方程 | 第21-22页 |
2.3.2 湍流模型 | 第22-23页 |
2.3.3 壁面函数 | 第23页 |
2.3.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23页 |
2.4 数据处理公式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不同叶顶端部形态对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25-43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计算模型和网格结构 | 第25-28页 |
3.2.1 计算模型介绍 | 第25-26页 |
3.2.2 计算域网格划分及网格敏感性验证 | 第26-28页 |
3.3 端部形态对流动的气动参数的影响 | 第28-33页 |
3.3.1 泄漏率及总压恢复系数比较 | 第28-29页 |
3.3.2 B2B截面及叶片表面静压分布比较 | 第29-33页 |
3.4 端部形态对间隙泄漏流动结构影响 | 第33-38页 |
3.4.1 端区三维流线图比较 | 第33-34页 |
3.4.2 沿轴向不同截面速度矢量图 | 第34-36页 |
3.4.3 叶片表面极限流线比较 | 第36-38页 |
3.5 端部形态对矩形叶栅损失分析 | 第38-42页 |
3.5.1 沿轴向不同截面静熵分析 | 第38-41页 |
3.5.2 不同叶高总压损失系数分析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矩形叶栅变几何性能研究 | 第43-60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计算模型和网格结构 | 第43-45页 |
4.3 叶栅转动对流动气动参数影响 | 第45-48页 |
4.3.1 泄漏量、泄漏率以及总压恢复系数比较 | 第45-46页 |
4.3.2 B2B截面静压分布及叶片载荷分布比较 | 第46-48页 |
4.4 叶栅转动对流动结构形态的影响 | 第48-52页 |
4.4.1 叶栅转动对叶栅顶部极限流线分布影响 | 第48-50页 |
4.4.2 叶栅转动对叶顶端区三维流线形态影响 | 第50-52页 |
4.5 叶栅转动对端区损失的影响 | 第52-59页 |
4.5.1 沿轴向不同截面熵分布分析 | 第52-55页 |
4.5.2 不同轴向弦长位置截面轴向涡量分布分析 | 第55-57页 |
4.5.3 导叶出口气流角沿叶高分布 | 第57-58页 |
4.5.4 沿叶栅径向方向总压损失系数分布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凹槽内密封结构对矩形叶栅影响分析 | 第60-69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计算模型及网格结构 | 第60-62页 |
5.3 凹槽内布置不同朝向肋条对端区性能影响 | 第62-65页 |
5.3.1 泄漏量和总压恢复系数对比 | 第62-63页 |
5.3.2 间隙内静压分布及端区泄漏流动形态对比 | 第63-64页 |
5.3.3 叶栅出口截面熵分布 | 第64-65页 |
5.4 变工况条件下凹槽内肋条对端区流动影响 | 第65-67页 |
5.4.1 不同攻角下端区流动结构比较 | 第65-66页 |
5.4.2 凹槽内肋条的攻角适应性研究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