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影子银行、银行信贷和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2-14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17页
    2.1 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的研究第14-15页
    2.2 影子银行与金融稳定的研究第15-17页
        2.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2.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3 影子银行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3.1 金融中介理论第17-18页
    3.2 二元金融结构理论第18页
    3.3 监管套利理论第18-19页
4 中国影子银行现状分析第19-31页
    4.1 影子银行的内涵第19-20页
    4.2 影子银行产生的背景第20-21页
    4.3 影子银行规模第21-25页
        4.3.1 社会融资规模及结构视角下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第21-22页
        4.3.2 金融机构视角下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第22-23页
        4.3.3 中国商业银行内部影子银行规模第23-25页
    4.4 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第25-28页
        4.4.1 银行借贷与非银行借贷的联系第25-26页
        4.4.2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第26-28页
    4.5 影子银行的业务模式第28-29页
    4.6 中国影子银行的特殊性第29-31页
        4.6.1 中国的影子银行是由商业银行主导第29-31页
5 模型第31-49页
    5.1 商业银行第33-36页
    5.2 影子银行第36-37页
    5.3 家庭第37-38页
    5.4 中间产品生产商第38页
    5.5 资本生产商第38-39页
    5.6 市场出清第39-41页
    5.7 校准第41-44页
    5.8 分析第44-49页
6 结论和启示第49-51页
    6.1 完善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避免监管真空第49-50页
    6.2 提高商业银行监管标准第50页
    6.3 加强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粮食荷载作用下密肋房式粮仓复合墙体整体受力性能分析
下一篇:双歧因子棉籽糖和游离棉酚在亚洲棉诱变后代中含量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