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2.1 经济新常态 | 第13-14页 |
1.2.2 银行信贷 | 第14-15页 |
1.2.3 产业结构 | 第15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9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2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1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2.1.1 信贷资源配置理论 | 第23页 |
2.1.2 产业结构理论 | 第23-24页 |
2.1.3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4页 |
2.1.4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第24-25页 |
2.2 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研究 | 第25-27页 |
2.2.1 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形成作用 | 第25页 |
2.2.2 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聚集作用 | 第25-26页 |
2.2.3 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配置作用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演进及现状分析 | 第28-38页 |
3.1 我国银行信贷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3.1.1 我国银行信贷的历史发展 | 第28-31页 |
3.1.2 我国银行信贷的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3.1.3 我国银行信贷的不足 | 第32-33页 |
3.2 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3.2.1 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 | 第33-35页 |
3.2.2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35-36页 |
3.2.3 我国产业结构的不足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 第38-45页 |
4.1 实证模型及计量方法介绍 | 第38-40页 |
4.1.1 基本模型设定 | 第38-39页 |
4.1.2 模型估计 | 第39-40页 |
4.2 样本选取及变量说明 | 第40-41页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1-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 第45-51页 |
5.1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45-47页 |
5.1.1 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 | 第45-46页 |
5.1.2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 | 第46页 |
5.1.3 协调发展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 第46-47页 |
5.2 发挥银行放贷作用以加强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 | 第47-48页 |
5.2.1 响应国家政策发放贷款 | 第47页 |
5.2.2 优化商业银行放贷流程 | 第47-48页 |
5.2.3 加强银行产品创新能力 | 第48页 |
5.3 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及加强自身融资能力 | 第48-50页 |
5.3.1 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 | 第48-49页 |
5.3.2 优化企业管理并改善银企关系 | 第49页 |
5.3.3 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