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1-15页 |
1.2.1 碳无形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1-12页 |
1.2.2 火电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3 碳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4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5 国内外研究动态总结 | 第15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难点 | 第16页 |
1.5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碳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碳无形资产的内涵与分类 | 第18-19页 |
2.1.1 碳无形资产的内涵 | 第18页 |
2.1.2 碳无形资产的分类 | 第18-19页 |
2.2 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 | 第19-21页 |
2.2.1 重置成本法 | 第19-20页 |
2.2.2 收益现值法 | 第20页 |
2.2.3 市场比较法 | 第20-21页 |
2.2.4 实物期权法 | 第21页 |
2.3 碳交易市场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2.3.1 覆盖范围与总量设定 | 第21-22页 |
2.3.2 配额分配与管理研究 | 第22-23页 |
2.3.3 市场与价格机制分析 | 第23页 |
2.3.4 履约机制及支撑机制研究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火电企业碳无形资产评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5-38页 |
3.1 国际碳无形资产评估的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3.1.1 国际碳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关政策 | 第25-26页 |
3.1.2 数据的监测与核查 | 第26页 |
3.1.3 评估方法的运用 | 第26-28页 |
3.2 我国火电企业碳无形资产评估的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3.2.1 碳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关政策 | 第28-29页 |
3.2.2 数据的监测与核查 | 第29-30页 |
3.2.3 评估方法的运用 | 第30-33页 |
3.3 我国火电企业碳无形资产评估存在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3.3.1 政策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3.3.2 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 第34页 |
3.3.3 评估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 第34-36页 |
3.4 我国火电企业碳无形资产评估的改进建议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Lasso方法的火电企业碳无形资产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8页 |
4.1 Lasso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4.2 Lasso方法的计算过程 | 第39-41页 |
4.2.1 算法的选取 | 第39页 |
4.2.2 计算的程序 | 第39-41页 |
4.3 基于Lasso方法的火电企业碳无形资产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6页 |
4.3.1 火电企业碳无形资产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4.3.2 评估指标的设计 | 第43-44页 |
4.3.3 数据的来源及数据的处理 | 第44-45页 |
4.3.4 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火电企业碳无形资产评估 | 第48-66页 |
5.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48-50页 |
5.2 输入变量的确定与样本数据的处理 | 第50-51页 |
5.2.1 输入变量的确定 | 第50页 |
5.2.2 样本数据的处理 | 第50-51页 |
5.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51-56页 |
5.3.1 基本函数和网络参数的确定 | 第51-52页 |
5.3.2 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和阈值的修正 | 第52-56页 |
5.4 模型的训练及测试 | 第56-61页 |
5.4.1 模型的训练 | 第56-59页 |
5.4.2 模型的测试 | 第59-61页 |
5.5 火电企业碳无形资产评估案例分析 | 第61-64页 |
5.5.1 案例选取 | 第61-62页 |
5.5.2 输入数据的处理 | 第62-63页 |
5.5.3 评估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