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电缆管道监控系统的目的 | 第10-11页 |
1.3 诸暨市电缆管道监控系统运行现状及弊端 | 第11-12页 |
1.3.1 诸暨供电部门管辖电缆数据分析 | 第11页 |
1.3.2 诸暨供电部门电缆运行人员数据分析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电缆管道监控系统的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第14-26页 |
2.1 电缆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2.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 第14-17页 |
2.3 无线数据网的研究 | 第17页 |
2.4 单片机技术 | 第17页 |
2.5 主站系统构成 | 第17-22页 |
2.5.1 系统构成说明 | 第19-21页 |
2.5.2 系统监测主站 | 第21-22页 |
2.6 电缆管道监控系统异常案例分析 | 第22-23页 |
2.6.1 温度的监测 | 第22页 |
2.6.2 电缆局部放电 | 第22页 |
2.6.3 电缆温度检测 | 第22-23页 |
2.6.4 火灾预警 | 第23页 |
2.7 电缆管道监控不利造成的危害案例分析 | 第23-24页 |
2.7.1 燃气进入电缆管道的危害 | 第23页 |
2.7.2 积水进入电缆管道的危害 | 第23-24页 |
2.7.3 水对电缆的危害案例分析 | 第24页 |
2.8 电缆管道监控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 第24-25页 |
2.8.1 防盗监控作用 | 第25页 |
2.8.2 电缆防盗形式严竣 | 第25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诸暨市电缆监控的现状分析及设计思路 | 第26-40页 |
3.1 诸暨市电缆监控系统概况 | 第26-27页 |
3.2 诸暨市电缆监控系统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3.3 诸暨市电缆监控系统设计思路 | 第28-29页 |
3.3.1 设计思路初期 | 第28-29页 |
3.4 诸暨市电缆监控系统技术原理 | 第29页 |
3.5 诸暨市电缆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 第29-31页 |
3.5.1 技术方案实现 | 第29页 |
3.5.2 设计优化方案 | 第29-31页 |
3.6 诸暨市电缆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 第31页 |
3.7 诸暨市电缆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31页 |
3.8 诸暨市电缆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32页 |
3.8.1 数据采集终端 | 第31-32页 |
3.8.2 工作站 | 第32页 |
3.8.3 网络设备 | 第32页 |
3.8.4 安全防护设备 | 第32页 |
3.9 性能指标设计 | 第32-33页 |
3.10 数据采集终端功能设计 | 第33页 |
3.11 性能指标设计 | 第33-34页 |
3.12 电缆监测系统通信设计 | 第34-37页 |
3.12.1 总体设计要求 | 第34-35页 |
3.12.2 通信设备功能性能要求 | 第35-37页 |
3.13 环境设计 | 第37-39页 |
3.13.1 主站环境设计 | 第37-38页 |
3.13.2 电缆监测系统环境设计 | 第38-39页 |
3.1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电缆管道监控系统实施方案及应用情况 | 第40-49页 |
4.1 基本数据处理实施方案 | 第40-42页 |
4.1.1 处理模拟量 | 第40页 |
4.1.2 处理状态量 | 第40页 |
4.1.3 限值集处理 | 第40页 |
4.1.4 智能告警 | 第40-41页 |
4.1.5 在线统计分析 | 第41页 |
4.1.6 历史数据管理 | 第41-42页 |
4.2 电缆管道环境监测与控制 | 第42页 |
4.3 视频监控功能 | 第42-44页 |
4.4 系统二次设备 | 第44页 |
4.5 各监测点具体应用 | 第44-46页 |
4.5.1 可燃气体监测 | 第44-45页 |
4.5.2 接地电流监测 | 第45页 |
4.5.3 温度监测 | 第45页 |
4.5.4 局放测试 | 第45-46页 |
4.5.5 短信报警及无线通信 | 第46页 |
4.6 基于地理背景信息的SCADA应用(扩展功能) | 第46-47页 |
4.7 现场实例 | 第47页 |
4.8 应用情况数据导出 | 第47-48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