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规范化量刑方法之内涵解读与经验宣示 | 第15-38页 |
(一)内涵解读 | 第15-26页 |
1.观点归纳 | 第16-18页 |
2.要旨分析 | 第18-21页 |
3.含义释明 | 第21-26页 |
(二)经验宣示 | 第26-36页 |
1.经验认知的作用机理 | 第26-34页 |
2.经验与罪刑均衡原则的合致性 | 第34-35页 |
3.经验与“三常”理论的同源性 | 第35-36页 |
4.经验与相对合理主义的协同性 | 第36页 |
(三)小结 | 第36-38页 |
二、规范化量刑方法之域外走向与经验借鉴 | 第38-65页 |
(一)域外走向 | 第38-54页 |
1.英美法系国家规范化量刑方法概况 | 第38-46页 |
2.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规范化量刑方法概况 | 第46-54页 |
(二)经验借鉴 | 第54-62页 |
1.原理透析 | 第54-57页 |
2.本土路径 | 第57-62页 |
(三)小结 | 第62-65页 |
三、规范化量刑方法之中国模式与经验衡平——以最高院、各地区高院意见为样本 | 第65-107页 |
(一)样本分析 | 第65-94页 |
1.各量刑意见之横向展开 | 第65-68页 |
2.各量刑意见之纵向审视 | 第68-88页 |
3.分析结果与存在的问题 | 第88-94页 |
(二)经验衡平 | 第94-104页 |
1.目标定位之正当解读 | 第94-96页 |
2.罪刑均衡之同异之辨 | 第96-97页 |
3.量刑基准之幅度倾向 | 第97-98页 |
4.比例设定之缘由公开 | 第98-99页 |
5.情节适用之顺位安排 | 第99-100页 |
6.罪刑事实之整体贯通 | 第100-102页 |
7.克服机械之无奈对策 | 第102-104页 |
(三)小结 | 第104-107页 |
四、规范化量刑方法之范式构建与经验理路 | 第107-126页 |
(一)范式构建 | 第107-119页 |
1.社会事实认知——确定基准事实,整体提取情节 | 第110-113页 |
2.情节功效评价——构建价值阈限,能动司法裁量 | 第113-115页 |
3.法官经验集聚——凸显个体实感,借鉴集体智慧 | 第115-117页 |
4.四方参与说理——法检表白之机,公众理解之便 | 第117-119页 |
(二)经验理路 | 第119-125页 |
1.大数据——承载经验之源 | 第119-121页 |
2.判例或准判例——经验之具化形态 | 第121-123页 |
3.文本——经验之抽象形态 | 第123页 |
4.量刑经验参酌系统的实践证成与动态发展 | 第123-125页 |
(三)小结 | 第125-126页 |
结语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1页 |
后记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