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核心概念 | 第13-14页 |
1.1 公平 | 第13页 |
1.2 自我中心偏差 | 第13页 |
1.3 社会价值取向 | 第13-14页 |
2 研究范式 | 第14-15页 |
2.1 最后通牒博弈标准范式 | 第14页 |
2.2 简易范式 | 第14页 |
2.3 三玩家三选择范式 | 第14-15页 |
3 理论模型 | 第15-16页 |
3.1 动机角度 | 第15-16页 |
3.2 情绪与认知角度 | 第16页 |
4 公平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4.1 博弈构架 | 第16-17页 |
4.2 权力 | 第17页 |
4.3 奖金份额 | 第17-18页 |
4.4 社会距离 | 第18页 |
4.5 文化差异 | 第18-19页 |
4.6 个性 | 第19页 |
5 公平行为研究回顾 | 第19-22页 |
5.1 不同性别者公平行为研究回顾 | 第19-20页 |
5.2 不同社会价值取向者公平行为研究回顾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1 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1.1 国内在公平行为中性别差异研究不足 | 第22页 |
1.2 缺少对不同社会价值取向者的公平研究 | 第22页 |
1.3 缺少结合性别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公平研究 | 第22-23页 |
1.4 缺少将公平决策中的均衡原则纳入考虑 | 第23页 |
2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25-45页 |
实验一 意图、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在公平行为中的作用 | 第25-34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2.1 被试 | 第25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26-27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3 结果 | 第27-31页 |
3.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公平行为 | 第27-28页 |
3.2 不同社会价值取向者的公平行为 | 第28-30页 |
3.3 性别、社会价值取向与公平行为的关联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4页 |
4.1 公平行为的性别差异 | 第31-32页 |
4.2 不同价值取向者的公平行为差异 | 第32页 |
4.3 社会价值取向、性别与公平行为的关系 | 第32-34页 |
实验二 公平行为中的自我中心偏差 | 第34-45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3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2.1 被试 | 第3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35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35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42页 |
3.1 公平行为的自我中心偏差 | 第36页 |
3.2 不同类型大学生公平行为的自我中心偏差 | 第36-37页 |
3.3 不同类型大学生自我中心偏差的交互作用 | 第37-39页 |
3.4 回应者的公平行为 | 第39-40页 |
3.5 不同类型回应者的公平行为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5页 |
4.1 公平行为的自我中心偏差 | 第42-43页 |
4.2 不同价值取向者的公平行为差异 | 第43页 |
4.3 公平行为的性别差异 | 第43-44页 |
4.4 公平提议中的评估维度 | 第44-45页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第45-48页 |
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5-47页 |
1.1 综合研究不同的公平原则 | 第45页 |
1.2 综合分析不同社会价值取向大学生的公平行为 | 第45-46页 |
1.3 综合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公平行为 | 第46-47页 |
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47-48页 |
2.1 需求原则的探讨 | 第47页 |
2.2 公平行为的动机 | 第47-48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