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3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3-24页 |
2.1 NS时水肿的病理生理机制 | 第13-18页 |
2.1.1 充盈不足假说 | 第15-16页 |
2.1.2 过度充盈假说 | 第16-18页 |
2.2 胸腔积液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 | 第18-21页 |
2.2.1 液体流入增加 | 第19-20页 |
2.2.2 液体流出减少 | 第20页 |
2.2.3 肺栓塞与胸腔积液 | 第20页 |
2.2.4 静水压性肺水肿 | 第20-21页 |
2.2.5 其他因素 | 第21页 |
2.3 腹腔积液的形成机制 | 第21-24页 |
2.3.1 全身性因素 | 第22页 |
2.3.2 局部因素 | 第22-24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3.1 病例选择 | 第2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2.1 临床资料 | 第24-26页 |
3.2.2 诊断程序 | 第26页 |
3.3 统计数据 | 第26-28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8-36页 |
4.1 594例原发性NS的病理类型分布 | 第28页 |
4.2 原发性NS各病理类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 第28-30页 |
4.3 原发性NS合并浆膜腔积液与病理类型、年龄的关系 | 第30-31页 |
4.4 原发性NS合并浆膜腔积液与无浆膜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比较 | 第31-32页 |
4.5 原发性NS合并不同程度浆膜腔积液间实验室检查的比较 | 第32-33页 |
4.6 原发性NS合并浆膜腔积液与血白蛋白的关系 | 第33-34页 |
4.7 原发性NS合并浆膜腔积液程度与水肿的关系 | 第34-36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6-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