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中华倒刺鲃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形态学特征 | 第10页 |
·生活习性与食性特点 | 第10-11页 |
·繁殖、发育特点 | 第11页 |
·营养价值 | 第11-13页 |
·NPY的研究情况 | 第13-17页 |
·NPY的结构与生理、生化特性及功能 | 第13-14页 |
·NPY受体生理学作用 | 第14-16页 |
·NP克隆及体外表达情况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 中华倒刺鲃NPY全长基因的克隆 | 第18-27页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18-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NPYcDNA单链合成 | 第20页 |
·NPY双链DNA的合成 | 第20-21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21-22页 |
·目的片段与pMD18-T克隆载体连接 | 第22页 |
·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22页 |
·转化子的蓝白斑筛选及PCR鉴定 | 第22-23页 |
·克隆重组子的扩大培养 | 第23页 |
·阳性克隆pMD18-T/NPY的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中华倒刺鲃RNA提取 | 第23-24页 |
·中华倒刺鲃NPY双链DNA PCR扩增 | 第24页 |
·重组菌的PCR验证 | 第24-25页 |
·序列测定与序列分析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3 中华倒刺鲃NPY基因原核表达重组子的构建 | 第27-39页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4页 |
·中华倒刺鲃NPY前体融合蛋白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NPY DNA开放阅读框序列(NPY_(316) DNA)克隆 | 第29-31页 |
·构建中华倒刺鲃NPY原核表达重组子 | 第31-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中华倒刺鲃NPY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克隆 | 第34-35页 |
·NPY_(316)序列表达重组子的构建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4 诱导中华倒刺鲃NPY前体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39-48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试剂 | 第39-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IPTG诱导Transetta菌株表达NPY前体融合蛋白 | 第40-41页 |
·SDS-PAGE电泳检测 | 第41-42页 |
·目的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SDS-PAGE电泳检验 | 第43-45页 |
·Western Blot验证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5 总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
附录B:缩写词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