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视角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一)价值观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价值观变迁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三)价值观测量的研究 | 第15页 |
(四)罗克奇价值观量表的运用研究 | 第15-16页 |
(五)价值观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四、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一)论文的数据新 | 第17页 |
(二)论文的观点新 | 第17页 |
(三)论文的方法新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变迁概述 | 第18-23页 |
一、价值与价值观界定 | 第18-20页 |
(一)价值的涵义 | 第18-19页 |
(二)价值观的涵义 | 第19-20页 |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 第20-22页 |
(一) 大学生价值观的涵义 | 第20-21页 |
(二) 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 第21-22页 |
三、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界定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数据对比 | 第23-37页 |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现状 | 第23-30页 |
(一)调查对象与工具 | 第23-24页 |
(二)调查结果 | 第24-29页 |
(三)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小结 | 第29-30页 |
二、四个时期(1987、1998、2004、2015)的价值观比较 | 第30-37页 |
(一)四个时期(1987、1998、2004、2015)价值观比较的原因22 | 第30页 |
(二)四个时期(1987、1998、2004、2015)价值观比较的结果22 | 第30-36页 |
(三)四个时期(1987、1998、2004、2015)价值观比较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37-52页 |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特点 | 第37-42页 |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积极向上 | 第37页 |
(二)大学生价值主体倾向自我 | 第37-39页 |
(三)大学生价值目标倾向现实 | 第39-41页 |
(四)大学生价值方法倾向矛盾 | 第41-42页 |
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原因 | 第42-52页 |
(一)市场经济的影响 | 第42-44页 |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三)社会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45-46页 |
(四)思想、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 第46-48页 |
(五)网络、自媒体科技的影响 | 第48-50页 |
(六)教育改革的影响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及教育对策 | 第52-64页 |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趋势 | 第52-53页 |
(一)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价值主体多元化 | 第52页 |
(二)享乐意识显著增强,价值目标现实化 | 第52-53页 |
(三)竞争意识显著增强,价值方法功利化 | 第53页 |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 第53-64页 |
(一)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力 | 第53-56页 |
(二)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承接力 | 第56-58页 |
(三)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驱动力 | 第58-61页 |
(四)完善课堂与互联网平台教育影响力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