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综合接地系统 | 第11-12页 |
1.2.2 AT供电方式 | 第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2 牵引网导线关键参数计算 | 第16-23页 |
2.1 牵引网阻抗参数计算 | 第16页 |
2.2 特殊导线电气参数 | 第16-18页 |
2.2.1 牵引网钢轨阻抗计算 | 第16-17页 |
2.2.2 牵引网贯通地线单位长度接地阻抗计算 | 第17-18页 |
2.3 特殊形状导体电气参数 | 第18-20页 |
2.3.1 牵引网实心和管状圆形导线阻抗计算 | 第18-19页 |
2.3.2 异形截面导线等效半径计算 | 第19-20页 |
2.4 高铁牵引网阻抗计算 | 第20-22页 |
2.4.1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 第20页 |
2.4.2 牵引网阻抗矩阵 | 第20-22页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3 牵引网数学模型 | 第23-37页 |
3.1 AT供电方式下的牵引网结构 | 第23页 |
3.2 牵引网链式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3.3 AT供电系统连续数学模型 | 第26-29页 |
3.3.1 供电系统组成 | 第26-27页 |
3.3.2 单线AT网络电流分布 | 第27-28页 |
3.3.3 AT供电方式参数计算 | 第28-29页 |
3.4 AT供电系统节点电压方程模型 | 第29-33页 |
3.4.1 钢轨模型建立与线路互感简化 | 第29-30页 |
3.4.2 单线AT供电单线节点电压模型 | 第30-33页 |
3.5 连续数学模型及节点电压方程法对比计算和验证 | 第33-36页 |
3.6 小结 | 第36-37页 |
4 高铁综合接地系统仿真及研究 | 第37-58页 |
4.1 贯通地线对电流分布影响的研究 | 第37-40页 |
4.1.1 长直接地导体电流电压分布 | 第37-39页 |
4.1.2 贯通地线相关特性指标 | 第39-40页 |
4.2 高铁全并联复线牵引回流分布 | 第40-48页 |
4.2.1 区段各回流路径电位电流分布 | 第41-43页 |
4.2.2 不同线径贯通地线下各导线电流电位简析 | 第43-48页 |
4.3 贯通地线分流特性 | 第48-56页 |
4.3.1 机车正常运行贯通地线分流特性 | 第48-54页 |
4.3.2 瞬态贯通地线分流特性 | 第54-56页 |
4.4 小结 | 第56-58页 |
5 贯通地线特性研究及预测 | 第58-69页 |
5.1 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电流大小仿真 | 第58-65页 |
5.1.1 速度350km/h高铁线路 | 第58-62页 |
5.1.2 速度250km/h高铁线路 | 第62-65页 |
5.2 贯通地线截面积与速度的关系 | 第65-68页 |
5.2.1 稳态截面积 | 第65-67页 |
5.2.2 暂态截面积 | 第67-68页 |
5.3 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索引 | 第73-7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