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1 国内外学龄儿童交通性体力活动变化趋势 | 第17-18页 |
2.1.1 国外学龄儿童交通性体力活动趋势 | 第17页 |
2.1.2 我国学龄儿童交通性体力活动变化趋势 | 第17-18页 |
2.2 学龄儿童交通性体力活动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2.2.1 个人因素 | 第18-19页 |
2.2.2 社会因素 | 第19-20页 |
2.2.3 建成环境因素 | 第20-23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3-25页 |
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学龄儿童上下学交通方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41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4.1.1 文献调查法 | 第26页 |
4.1.2 行为观察法 | 第26-27页 |
4.1.3 学校及周边客观建成环境测量 | 第27页 |
4.1.4 数据分析法 | 第27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27-38页 |
4.2.1 交通方式构成特征分析 | 第27-32页 |
4.2.2 学龄儿童交通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8页 |
4.3 讨论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学龄儿童上学时积极通勤频率的影响因素探讨 | 第41-56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41-44页 |
5.1.1 问卷调查法 | 第41-43页 |
5.1.2 建成环境客观测量法 | 第43-44页 |
5.1.3 数据分析法 | 第44页 |
5.2 研究结果 | 第44-54页 |
5.2.1 样本基本情况 | 第44-48页 |
5.2.2 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48-50页 |
5.2.3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50-54页 |
5.3 讨论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60页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6.2 建议 | 第57-58页 |
6.3 结语 | 第58-60页 |
6.3.1 研究创新点 | 第58-59页 |
6.3.2 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1 | 第65-67页 |
附录2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