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善治视域下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探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1-27页
    一、研究缘起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分析第12-24页
        (一)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第12-17页
        (二) 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第17-24页
    三、研究视角第24-25页
    四、研究方法第25-26页
        (一) 文献分析法第25页
        (二) 个案研究法第25-26页
    五、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第26-27页
第一章 善治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应然状态和实然困境第27-53页
    第一节 善治:转型期中国的治道变革第27-33页
        一、善治的概念界定第27-29页
        二、善治:转型中国的治理范式升级第29-32页
        三、多元合作:基层治理的情境转换第32-33页
    第二节 善治形塑下乡村治理的应然状态第33-38页
        一、村级组织的"合法性"重构第33-34页
        二、从"全能"到"有限":治理谱系下的公共职能转型第34-35页
        三、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再造乡村"共同体"第35-36页
        四、村民"主体性"的复归第36-37页
        五、法治下乡:乡村善治之基第37-38页
    第三节 后税费时代村治的实然困境第38-46页
        一、村治之困的总体性表征第38-39页
        二、村治困境的具象化描述第39-46页
    第四节 大学生村官:乡村善治的新生主体第46-53页
        一、乡村新生治理主体匮乏第46页
        二、服务性基层党组织的转型需求第46-47页
        三、乡村治理中公益组织与志愿行为的有益补充第47-49页
        四、地方共识沿袭与精英继替第49-53页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提升乡村善治的现实举措第53-75页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计划及其历史脉络第53-56页
        一、大学生村官概念界定第53页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脉络第53-56页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提升乡村善治的现实路径第56-75页
        一、"在地化"创业:夯实基层财政基础第56-59页
        二、再造科技服务:完善农业技术供给体系第59-61页
        三、网络赋权:"互联网+农村"契机下的政策对接第61-66页
        四、治理结构"扁平化":乡村自治整合与社会组织发育第66-70页
        五、文化下乡:公共文化的强农逻辑与主体塑造第70-75页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存困境及对策第75-83页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第75-79页
        一、熟人社会下的身份认同困境第75页
        二、法理向度的制度悖论第75-76页
        三、乡镇借调之风与"混混"主义第76-77页
        四、长效机制迷思与退出机制困局第77-79页
    第二节 提升"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第79-83页
        一、加强涉农专业招录,推进地缘化倾斜第79-80页
        二、实用主义策略与继续教育式养成第80页
        三、政策性考量与规避策略主义第80-81页
        四、完善考核制度与村官职业化之路第81-82页
        五、完善保障机制,解除后顾之忧第82-83页
结语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91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校园网络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农村民主文化建设研究--以苏北G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