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框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6-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2.1 信贷与产出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2.1.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2.1.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2.2 货币与产出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2.3 研究评述 | 第24-27页 |
3 中国信贷与货币对产出总量预测的经验研究 | 第27-57页 |
3.1 信贷与货币对产出同比增长率预测效果的经验研究 | 第27-40页 |
3.1.1 变量的定义与数据的获取 | 第27-28页 |
3.1.2 解释变量的特征选择与尺度检验 | 第28-30页 |
3.1.3 回归预测的技术方法 | 第30-33页 |
3.1.3.1 基于网络搜索的SVR算法 | 第30-31页 |
3.1.3.2 基于启发式参数优化的SVR算法 | 第31-33页 |
3.1.4 回归预测的结果分析 | 第33-40页 |
3.1.4.1 网格搜索算法优化的SVR预测结果比较 | 第33-36页 |
3.1.4.2 遗传算法优化的SVR预测结果比较 | 第36-38页 |
3.1.4.3 粒子群算法优化的SVR预测结果比较 | 第38-40页 |
3.2 信贷与货币对产出变化趋势和变化空间预测效果的经验研究 | 第40-47页 |
3.2.1 模糊信息粒化建模与尺度检验 | 第40-42页 |
3.2.2 对变化空间及趋势的回归预测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3.2.2.1 工业增加值的变化空间下限Low的预测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2.2.2 工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R的预测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2.2.3 工业增加值的变化空间上限Up的预测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3.3 信贷、货币与产出的周期波动特征的经验研究 | 第47-53页 |
3.3.1 原始序列的周期波动特征分析 | 第47页 |
3.3.2 滤波器参数的设定 | 第47-48页 |
3.3.3 滤波器性能的对比与噪声去除 | 第48-51页 |
3.3.4 去噪声序列的中长期趋势与中短期波动分析 | 第51-53页 |
3.4 金融创新对信贷、货币预测产出效果的影响的经验研究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中国信贷与货币的增长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7-83页 |
4.1 中国信贷的增长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7-72页 |
4.1.1 信贷数据的统计描述 | 第57-60页 |
4.1.1.1 信贷数据的来源 | 第57页 |
4.1.1.2 信贷期限结构变动的统计描述 | 第57-59页 |
4.1.1.3 不同企业规模信贷结构变动的统计描述 | 第59页 |
4.1.1.4 不同产业信贷结构变动的统计描述 | 第59-60页 |
4.1.2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 第60-66页 |
4.1.2.1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定义 | 第60-61页 |
4.1.2.2 典型相关分析 | 第61-63页 |
4.1.2.3 核典型相关分析 | 第63-66页 |
4.1.3 门限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 第66-72页 |
4.1.3.1 门限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4.1.3.2 门限值数量的检验 | 第67-70页 |
4.1.3.3 门限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70-72页 |
4.1.4 小结 | 第72页 |
4.2 中国货币的增长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72-81页 |
4.2.1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 第72-77页 |
4.2.1.1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定义 | 第72-73页 |
4.2.1.2 典型相关分析与核典型相关分析 | 第73-77页 |
4.2.2 门限值数量的检验以及回归的参数估计 | 第77-81页 |
4.2.3 小结 | 第8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5 中国信贷与货币的增长对产权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83-89页 |
5.1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 第83页 |
5.2 门限回归模型的建立与门限值数量的检验 | 第83-85页 |
5.3 门限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85-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89-91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及讨论 | 第89-90页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