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壳等生物质在含油污泥脱水及热解中作用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含油污泥的特征和危害 | 第10-11页 |
1.2.1 含油污泥的来源和特点 | 第10页 |
1.2.2 含油污泥的危害 | 第10-11页 |
1.3 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分类 | 第11-15页 |
1.3.1 含油污泥脱水技术 | 第11-12页 |
1.3.2 含油污泥填埋技术 | 第12页 |
1.3.3 含油污泥焚烧技术 | 第12-13页 |
1.3.4 污泥固化技术 | 第13页 |
1.3.5 含油污泥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1.3.6 含油污泥焦化处理技术 | 第14页 |
1.3.7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 | 第14-15页 |
1.3.8 热解处理技术 | 第15页 |
1.4 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1.5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1.6 论文工作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含油污泥脱水 | 第18-2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18-21页 |
2.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8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8页 |
2.2.1 含油污泥的组分分析 | 第21-22页 |
2.2.2 絮凝剂加量对污泥含水率的影响 | 第22页 |
2.2.3 生物质种类和加量对污泥调质效果的影响 | 第22-24页 |
2.2.4 处理温度对污泥调质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5 絮凝处理时间对污泥调质效果的影响 | 第25-27页 |
2.2.6 调质前后的含油污泥电镜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含油污泥催化热解 | 第28-42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3.1.1 热解实验装置与试剂 | 第29-30页 |
3.1.2 热解实验步骤 | 第30页 |
3.2 热解条件对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 | 第30-35页 |
3.2.1 热解温度对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升温速率对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保护气流量对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 | 第33页 |
3.2.4 热解时间对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 | 第33-35页 |
3.5 生物质种类对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 | 第35页 |
3.6 催化剂对热解含油污泥的影响 | 第35-42页 |
3.6.1 铁铝柱撑膨润土催化剂制备 | 第37-38页 |
3.6.2 催化剂对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 | 第38-40页 |
3.6.3 催化剂加量对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4 催化剂对热解条件的影响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热解产物分析 | 第42-5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2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4.2.1 不凝气组分分析 | 第43-45页 |
4.2.2 热解油组分分析 | 第45-50页 |
4.2.3 残渣分析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