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国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现状分析 | 第7-9页 |
1.3 国内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现状 | 第9-11页 |
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概述 | 第11-13页 |
2.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涵义 | 第11-12页 |
2.1.1 食品安全的概念 | 第11页 |
2.1.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概念 | 第11-12页 |
2.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政策与法规 | 第12页 |
2.3 朔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发展 | 第12-13页 |
第三章 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 | 第13-21页 |
3.1 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3.2 朔州市2014年采样计划 | 第13-14页 |
3.2.1 检验方法 | 第13-14页 |
3.2.2 监测项目 | 第14页 |
3.2.3 质量控制 | 第14页 |
3.2.4 监测结果 | 第14页 |
3.3 讨论 | 第14页 |
3.4 建议 | 第14-21页 |
第四章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 第21-25页 |
4.1 监测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4.2 朔州市2014年采样计划 | 第21-22页 |
4.2.1 采样方法 | 第21页 |
4.2.2 监测项目 | 第21页 |
4.2.3 监测结果 | 第21-22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22页 |
4.4 建议 | 第22-25页 |
第五章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 第25-35页 |
5.1 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 | 第25-27页 |
5.1.1 监测目的及意义 | 第25页 |
5.1.2 监测对象及范围 | 第25页 |
5.1.3 工作流程 | 第25-26页 |
5.1.4 督导检查 | 第26页 |
5.1.5 督查结果 | 第26页 |
5.1.6 建议 | 第26-27页 |
5.2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 第27-32页 |
5.2.1 监测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5.2.2 监测对象及范围 | 第27页 |
5.2.3 工作流程 | 第27页 |
5.2.4 监测结果 | 第27页 |
5.2.5 案例分析 | 第27-29页 |
5.2.6 建议 | 第29-32页 |
5.3 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 | 第32-35页 |
5.3.1 监测目的及意义 | 第32页 |
5.3.2 报告流程 | 第32页 |
5.3.3 实例分析 | 第32-34页 |
5.3.4 食源性疾病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34-35页 |
第六章 讨论和建议 | 第35-38页 |
6.1 对食品流通每个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 第35-37页 |
6.1.1 在食品流通源头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6.1.2 食品安全存在于生产环节的问题 | 第35-36页 |
6.1.3 食品安全存在于流通环节的问题 | 第36页 |
6.1.4 食品安全存在于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36-37页 |
6.2 对于以后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议 | 第37-38页 |
6.2.1 实现数据联网,自动显示警报级别 | 第37页 |
6.2.2 检验资源整合,吸纳食品安全高水平优秀人才 | 第37页 |
6.2.3 完善相关食品卫生标准 | 第37-38页 |
6.2.4 打破分段监管体制,共享监测信息和数据 | 第38页 |
6.2.5 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灵活应用 | 第3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Abstract | 第44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