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3 文献综述评述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18-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土地产权制度 | 第18页 |
2.1.2 土地资本化流转 | 第18-19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地租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2.2.3 杜能区位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牡丹江地区土地资本化流转历史沿革与现状 | 第22-34页 |
3.1 牡丹江地区土地流转历史进程 | 第22-25页 |
3.1.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土地流转情况 | 第22页 |
3.1.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土地流转情况 | 第22-23页 |
3.1.3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资本化流转情况 | 第23-25页 |
3.2 牡丹江地区土地资本化流转现状 | 第25-29页 |
3.2.1 流转形式出现新模式 | 第25-26页 |
3.2.2 流转途径呈现多样化 | 第26-28页 |
3.2.3 流转主体多元化 | 第28-29页 |
3.3 牡丹江市农村土地资本化流转的特点分析 | 第29-30页 |
3.3.1 主导产业发展较快 | 第29页 |
3.3.2 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 | 第29-30页 |
3.3.3 龙头企业形成规模 | 第30页 |
3.3.4 土地资本化流转数量逐年上升 | 第30页 |
3.4 牡丹江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4页 |
3.4.1 内在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3.4.2 外在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第4章 牡丹江地区土地资本化流转主要问题 | 第34-39页 |
4.1 对农村土地资本化流转缺乏正确认识 | 第34-36页 |
4.1.1 基层干部不重视 | 第34页 |
4.1.2 群众忧虑 | 第34-35页 |
4.1.3 农民思想意识落后 | 第35-36页 |
4.2 股田制有风险 | 第36-37页 |
4.3 土地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7-39页 |
4.3.1 土地资本化流转信息服务滞后 | 第37页 |
4.3.2 管理监督薄弱 | 第37-39页 |
第5章 促进牡丹江地区土地资本化流转的对策 | 第39-47页 |
5.1 加强宣传引导 | 第39-40页 |
5.2 明确管理职能 | 第40-41页 |
5.3 健全投资效益机制 | 第41-42页 |
5.3.1 鼓励引导成立新型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41-42页 |
5.4 完善服务体系 | 第42-43页 |
5.4.1 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 第42-43页 |
5.4.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43页 |
5.5 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 第43-45页 |
5.5.1 土地入股 | 第43-44页 |
5.5.2“土地托管” | 第44-45页 |
5.5.3“土地银行” | 第45页 |
5.6 规范明确土地流转范围 | 第45-47页 |
5.6.1 发挥乡村组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作用 | 第45-46页 |
5.6.2 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