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客心理容量的研究--以泰山风景区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社会背景 | 第10-11页 |
·人文背景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的探讨 | 第12-14页 |
·旅游环境 | 第12页 |
·旅游环境容量 | 第12-13页 |
·旅游心理容量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22页 |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旅游心理容量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存在问题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25页 |
·实地观察法 | 第2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5-26页 |
·数学模型法 | 第2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62页 |
·泰山风景区游客心理容量规律的分析 | 第27-37页 |
·泰山风景区游客的基本属性 | 第27-29页 |
·泰山风景区游客心理容量的测定 | 第29-32页 |
·游客心理容量与游客属性关系的研究 | 第32-37页 |
·山岳型风景区游客心理容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37-45页 |
·游客心理容量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基于游客属性 | 第37-40页 |
·影响游客心理容量因素的筛选 | 第40-43页 |
·游客心理容量影响因素权重计算及检验 | 第43-45页 |
·游客心理容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泰山风景区为例 | 第45-62页 |
·通达性 | 第45-47页 |
·便捷性 | 第47-52页 |
·景区景点布局合理性 | 第52-54页 |
·服务性 | 第54-58页 |
·安全性 | 第58-62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