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1 前言 | 第15-26页 |
·家蚕突变资源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DNA损伤和人工诱变及在家蚕上的应用的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DNA损伤和人工诱导突变的方法 | 第16-18页 |
·DNA损伤和人工化学诱导家蚕突变的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生殖细胞基因突变和DNA损伤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DNA损伤细胞的检测方法——单细胞凝胶电泳 | 第20-22页 |
·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H_2O_2引起的DNA损伤修复 | 第22页 |
·AP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家蚕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8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9页 |
·材料蚕及饲料 | 第26页 |
·材料蚕 | 第26页 |
·人工饲料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28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26页 |
·酶类、Marker及引物 | 第26页 |
·常用试剂和缓冲液的配制 | 第26-2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8页 |
·硫酸二乙酯和亚硝酸钠诱导家蚕突变体的试验 | 第29页 |
·DES对各龄期家蚕雄蚕的药物处理 | 第29页 |
·亚硝酸钠对各龄期家蚕雄蚕的药物处理 | 第29页 |
·对诱变家蚕及其后代观察 | 第29页 |
·家蚕注射H_2O_2诱变对雄性生殖细胞AP核酸内切酶基因表达的Sq RT-PCR的检测 | 第29-32页 |
·家蚕不同发育时期H_2O_2注射处理 | 第29-30页 |
·注射处理后取样 | 第30页 |
·总RNA的抽提 | 第30-31页 |
·RNA反转录及cDNA质量检测 | 第31页 |
·Sq RT-PCR引物设计 | 第31页 |
·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循环数的确定 | 第32页 |
·Sq RT-PCR反应体系 | 第32页 |
·电泳图片的获得 | 第32页 |
·基因表达量的半定量分析 | 第32页 |
·体外H_2O_2染毒诱变家蚕雄性生殖细胞对DNA损伤及修复的检测 | 第32-35页 |
·家蚕雄性生殖细胞的取样及细胞分离时间的确定 | 第32-33页 |
·H_2O_2处理时间与最佳剂量的确定 | 第33页 |
·雄性生殖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处理 | 第33页 |
·单细胞凝胶电泳 | 第33-34页 |
·彗星电泳图片的分析处理 | 第34-35页 |
·体外培养的家蚕雄性生殖细胞H_2O_2诱变对APE基因和DNA Lig基因表达量影响的测定 | 第35-38页 |
·测试样品的处理 | 第35页 |
·引物设计 | 第35页 |
·总RNA的抽提和RNA反转录及cDNA质量检测 | 第35-36页 |
·电泳图片的获得 | 第36页 |
·基因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36-38页 |
·RT-qPCR的反应体系 | 第36页 |
·RT-qPCR的反应程序 | 第36页 |
·RT-qPCR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36-37页 |
·A3及目的基因表达量的荧光定量分析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3页 |
·雄蚕注射DES对家蚕生理及后代变异的结果 | 第38-39页 |
·注射DES对当代家蚕的影响 | 第38页 |
·DES诱变对当代家蚕产卵及M1代的影响 | 第38页 |
·DES诱变对家蚕M1代产卵及M2代的影响 | 第38-39页 |
·雄蚕添食亚硝酸钠对家蚕生理及后代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亚硝酸钠对当代家蚕生理的影响 | 第39页 |
·添食亚硝酸钠对家蚕产卵性能和后代的影响 | 第39-40页 |
·家蚕注射H_2O_2对雄性生殖细胞AP核酸内切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0-44页 |
·注射处理样品RNA提取效果的鉴定 | 第40页 |
·反转录cDNA模板的检测 | 第40页 |
·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40-41页 |
·循环数的确定 | 第41页 |
·3龄雄蚕注射H_2O_2对睾丸中APE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1-42页 |
·4龄雄蚕注射H_2O_2对睾丸中APE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42页 |
·5龄雄蚕注射H_2O_2对睾丸中APE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蛹期雄蛹注射H_2O_2对睾丸中APE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H_2O_2染毒对体外培养的家蚕雄性生殖细胞DNA损伤与修复SCGE检测 | 第44-50页 |
·细胞分离胰蛋白酶处理时间的确定 | 第44页 |
·H_2O_2处理浓度和时间的确定 | 第44-45页 |
·H_2O_2染毒处理各步骤对受试细胞形态及存活的影响 | 第45-46页 |
·体外培养条件下H_2O_2对家蚕雄性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与修复 | 第46-50页 |
·H_2O_2对3龄 36 h雄性生殖细胞DNA损伤及修复 | 第46-47页 |
·H_2O_2对4龄 48 h雄性生殖细胞损伤及修复 | 第47-48页 |
·H_2O_2对5龄 120 h雄性生殖细胞损伤及修复 | 第48-49页 |
·不同发育时期雄性生殖细胞损伤及修复的变化 | 第49-50页 |
·体外培养条件下H_2O_2染毒对家蚕雄性生殖细胞修复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0-53页 |
·RT-qPCR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50-51页 |
·H_2O_2染毒处理的RNA提取效果鉴定 | 第50页 |
·反转录cDNA模板的检测 | 第50页 |
·RT-qPCR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50-51页 |
·H_2O_2染毒对4龄雄性生殖细胞修复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1-52页 |
·H_2O_2染毒对5龄雄性生殖细胞修复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7页 |
·关于DES和NaNO2对家蚕变异的诱发作用 | 第53页 |
·家蚕雄性生殖细胞不同发育阶段抗H_2O_2损伤的能力和修复能力 | 第53-55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