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宣郁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临床研究 | 第9-17页 |
| 1 研究对象及来源 | 第9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9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 3 病历选择标准 | 第9-10页 |
| ·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 ·剔除标准 | 第10页 |
| ·脱落标准 | 第10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 | 第10页 |
| ·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 ·观察指标 | 第11页 |
| ·疗效标准 | 第11-13页 |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3页 |
| 5 统计方法 | 第13页 |
| 6 资料分析 | 第13-15页 |
| ·两组病例的性别比较 | 第13页 |
| ·两组病例的年龄分布 | 第13-14页 |
| ·两组病例治疗前的病程分布 | 第14页 |
| ·两组病例治疗前的症状积分比较 | 第14页 |
| ·两组病例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积分的比较 | 第14-15页 |
| ·两组病例治疗前ESR水平的比较 | 第15页 |
| 7 结果 | 第15-17页 |
|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比较 | 第15页 |
| ·两组病例退热时间的比较 | 第15页 |
|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沉的比较 | 第15-16页 |
| ·两组病例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 第16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16-17页 |
| 讨论 | 第17-27页 |
| 1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源流及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临床意义 | 第18-19页 |
| 2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亚甲炎 | 第19页 |
| 3 运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指导治疗亚甲炎的思路 | 第19-20页 |
| ·病机分析 | 第19-20页 |
| ·治疗思路及原则 | 第20页 |
| 4 清热宣郁汤的组方配伍及药效分析 | 第20-24页 |
| ·组方探讨 | 第20-21页 |
| ·中药药效分析 | 第21-24页 |
| 5 现代医学对亚甲炎的认识 | 第24-25页 |
| ·病因及临床表现 | 第24页 |
| ·实验室检查 | 第24-25页 |
| ·诊断 | 第25页 |
| ·治疗 | 第25页 |
| 6 清热宣郁汤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25-27页 |
| ·对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 | 第25页 |
| ·对血沉的改善 | 第25页 |
| ·对退热时间的影响 | 第25页 |
| ·综合疗效 | 第25-27页 |
| 结语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综述 | 第30-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附录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发表论文 | 第39-43页 |
| 详细摘要 | 第43-48页 |